Fe-Cr合金α相中氦偏聚及其损伤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cong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变堆第一壁材料服役环境极其恶劣(高温、高压和高通量的中子辐照),由此产生的级联碰撞和氦(He)辐照损伤对反应堆安全及稳定运行至关重要。He通常不溶于第一壁结构材料且扩散激活能很低,易与材料中其它缺陷(空位、位错和晶界)发生相互作用形成He泡,进而导致材料性能的恶化,如肿胀、硬化和脆化等。目前对这些现象的微观尺度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晰,通过实验方法深入探究He原子扩散、偏聚行为,以及He泡与材料结构缺陷的交互作用及其影响机制难度较大。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方法是一种在原子尺度研究多原子或分子系统的模拟技术,它在揭示材料微观物理机制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体心立方结构的Fe-Cr基合金,以点、线、体缺陷和宏观裂纹等辐照缺陷为主线,采用MD方法研究了点缺陷扩散、平衡弛豫演化行为,位错(环)结构的形成与演化行为;在此基础上,探究了 He泡形核与长大机制,He泡与位错的交互作用机制,不同尺度的结构缺陷(包括中间相、位错、孔洞和裂纹)、温度、成分等因素对Fe-Cr合金中He原子扩散、偏聚行为的影响规律,从原子尺度层面深入揭示了 He泡的平衡演化、偏聚过程及其对基体塑性变形机制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以置入弗兰克尔对点缺陷的方式构建了 Fe-14Cr合金电子辐照模型,深入研究了点缺陷的扩散与弛豫演化行为。研究表明,在存在电子辐照缺陷的Fe-14Cr合金中,Fe及其置换元素(如Cr)原子发生短程扩散,辐照点缺陷演化行为仅促进基体中空位团簇和位错环的生成,不会产生置换元素有序富集进而出现中间相(富Cr的α’相)现象。辐照点缺陷浓度增加,会导致基体Fe和Cr原子扩散加剧,诱发产生空位团簇和位错环。随着温度的升高,辐照点缺陷复合概率增加直至复合完全,空位团簇和位错环密度降低。当温度为1200 K时,点缺陷在时间为2.6 ns时就能完全复合。Fe-14Cr合金中置换Cr原子会与辐照点缺陷诱发产生的间隙原子形成<1 11>构型的Fe-Cr、Cr-Cr挤列子,阻碍辐照点缺陷之间的复合,增加位错环密度。(2)在Fe-Cr合金基体中构建了不同位错密度与空间构型的刃型位错模型,研究了辐照He泡与位错的交互作用与影响机制,阐明了低温抑制He泡长大,高Cr含量促进He泡形核微观机理。研究表明,He原子的扩散偏聚行为可分为两种机制:低He浓度(<0.1 at.%)下的长程扩散机制和高He浓度(>0.1 at.%)下的短程扩散机制。温度升高、置换Cr组元含量减少会增加辐照He原子的扩散速率和位错可动性。He原子向位错的偏聚效应会显著影响He泡的空间分布,一些离散分布的大尺寸He泡在塑性变形过程能够诱发位错大量增殖,使基体呈现出较高的塑性。这表明可以通过控制位错的分布改善材料的辐照脆性。(3)在Fe-Cr合金基体中引入不同数目密度和尺寸的富Cr的α’相、孔洞和不同氦/空位(He/V)比例的He泡三维辐照体缺陷,通过拉伸测试,根据应力-应变响应的变化,研究了三维体缺陷对基体塑性变形机制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富Cr的α’相、孔洞和He泡加速基体断裂进程的原子尺度机制。研究表明,含与不含富Cr的α’相模型的塑性变形过程均包括弹性变形、面心立方(fcc)相变、密排六方(hcp)层错和断裂四个阶段;含孔洞模型的塑性变形过程仅包括弹性变形、fcc相变和断裂三个阶段。孔洞和富Cr的α’相数目密度增加会抑制hcp层错转变。富Cr的α’相尺寸增大会诱发fcc相变、加速hcp层错转变。当He泡中He/V 比例不同时,含He泡模型断裂机制不同:当He/V 比例从0.5升高到5时,断裂机制由fcc相变机制转变为位错强化机制。(4)澄清了不同取向裂纹扩展行为、辐照He原子和置换Cr原子对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0 0 1)[0 1 0]裂纹扩展机制为弹性变形-相变-裂纹尖端沿相变区解理断裂;(1 2 1)[1 1 1]裂纹扩展机制为弹性变形-孪晶扩展-孪晶尖端应力集中诱发多空洞合并断裂。He浓度和Cr含量对裂纹扩展行为产生截然相反的影响。He浓度对(00 1)[0 10]和(1 2 1)[11 1]裂纹扩展行为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低He浓度(<0.9 at.%)下,两类裂纹扩展机制不改变,He添加仅仅减缓相变或者孪晶转变速率;高He浓度(>0.9 at.%)下,两类裂纹扩展机制改变,该浓度下两类裂纹扩展机制相同,均为He团簇受力演化成空洞,多空洞合并断裂。Cr原子对两类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与Cr含量多少无关,Cr原子能够增加相变转变比率和加快孪晶转变速率,延迟(0 01)[010]裂纹断裂发生,诱发(1 21)[11 1]裂纹断裂提前发生。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发展,有机电子产品以多样化的形式(比如柔性电子书、射频识别等)出现在当今社会,其形成的一系列科学体系和庞大的产业网络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长生了巨大影响的同时也创造出巨大财富,而推动技术发展的就是有机电子学研究。有机半导体材料在有机电子学领域中占了较大比重。相对于功能单、加工条件苛刻的传统无机半导体材料,有机半导体材料存在以下优势:(1)有机半导体材料还有继续提高电子性能、降低成本和减小尺寸的
飞秒激光具有窄脉宽、宽光谱、高峰值功率等特点,是科学研究和工业加工的理想工具。光纤飞秒激光系统凭借着输出功率高、光束质量好、结构简单等优势迅速发展,然而受到光纤纤芯面积小和增益带宽有限的固有限制,很难输出高质量、窄脉宽的高能量脉冲。本论文以输出窄脉宽、高质量的高能量飞秒激光为目标,围绕光纤飞秒激光放大器中的动力学过程,对啁啾脉冲放大技术和非线性放大技术(自相似放大技术)两种光纤放大技术展开了深入的
随着光电技术的迅猛发展,光电跟踪系统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要实现光电跟踪系统对目标的高性能跟踪,高性能的伺服控制技术以及对目标的实时、稳定跟踪性能是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策略对高性能的伺服控制以及目标的实时、稳定跟踪技术展开深入研究。首先,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电视跟踪原理,对伺服转台系统的机理展开分析,建立伺服转台系统的线性机理模型,在对非线性机理进行
目的构建癌症患者治疗间歇期的症状网络,识别核心症状及核心症状群,为精准症状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便利选取511例癌症患者,采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调查。通过R语言构建症状网络,分析中心性指标;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症状群,根据症状网络的中心性指标及分层回归分析中症状群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初步确定核心症状群。结果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睡眠不安、疲乏和苦恼,最严
二维本征磁性半导体,兼具半导体与磁性材料的性质,在功耗低、速度快和尺寸小的自旋电子学器件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大多数二维半导体是非磁性材料,需要通过掺杂等方法来诱导磁性。寻找新型二维本征磁性半导体并对其电子结构进行调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基础理论意义。本论文以典型的二维反铁磁性半导体MnPSe3和二维铁磁性半导体CrI3为研究对象,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
掺铥光纤以其2μm附近的发射谱,通常被用作向更长波中红外非线性频率变换的泵浦源,其在非氧化物晶体中的本征损耗比掺镱激光器低得多;2μm激光具有凝血效应,因此被广泛用于生物组织的切除;2μm激光以其较低的光子能量,可被用于一些特殊软材料的材料加工;由于其发射谱覆盖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的吸收峰,也可被用于呼吸气体检测、燃烧诊断等领域。另一方面,超短脉冲技术与高精度光谱测量技术的高速发展,以非线性光学为
柴油机由于复杂的结构和恶劣的工作条件导致故障时有发生。为保证柴油机及以其为动力源的机械系统安全可靠地工作,减少因突发故障带来的损失,柴油机健康状态评估与不解体故障诊断成为现阶段的前沿研究课题之一。柴油机振动信号中包含了丰富的工作状态信息,但由于柴油机结构复杂、运行工况多变,且在故障发生早期其特征信号往往是相对弱功率的信号,无法直接利用柴油机振动信号评估柴油机健康状态和诊断故障。因此,如何对柴油机振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具有幅值大、周期长、能量高等特征,近年来引起了各国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由于已有的能量谱和抗震设计谱均不能反映地震动的脉冲特性,可能会导致安全性问题,对于近断层工程结构的适用性有待商榷。研究脉冲型地震动对能量谱和抗震设计谱的影响,可为近断层地区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此外,为了考虑脉冲型地震动结构反应的影响,理应对结构进行地震时程反应分析。但由于符合设防条件的实际脉冲型地震记录匮乏,时程
“基于燃烧边界条件控制的低温燃烧”是新一代内燃机燃烧技术典型特征,亦是解决内燃机排放与经济问题有效途径。经多年研究,苏万华团队提出了一种以低温燃烧与高密度-低温燃烧“混合”应用的多可变控制柴油机燃烧系统方案。此燃烧系统通过进气充量、进气门关闭定时及EGR率耦合作用,配合喷油策略灵活调整,实现全工况范围内低温燃烧路径控制与高效清洁燃烧过程,而电控技术是实现燃烧过程控制最有效手段。因此,本文以多可变技
作为海洋动力环境的重要参数,海流对全球气候的变迁、海岸侵蚀、海洋生物迁徙等起着重要作用。水下滑翔机具有低能耗、运行成本低等特点,能够满足长时序、大范围、三维海洋环境参数探测的需求。通过集成小型化、低功耗的海流观测传感器,水下滑翔机可获取高分辨率、广覆盖域、多参数化的海洋流场观测资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天津大学自主研制的“海燕-Ⅱ”水下滑翔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海流观测与海试研究,本文的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