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生态因子对晶囊轮虫繁殖的影响及培养利用研究

来源 :大连水产学院 大连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uyus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几方面内容:(1)光周期、pH值、饵料对晶囊轮虫存活、发育和生殖的影响.(2)诱导晶囊轮虫产生大量休眠卵可以解决晶囊轮虫培养中的"种源"问题.合适的诱导方法,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休眠卵,操作容易,且收集的卵携带方便.(3)晶囊轮虫大规模培养是可行的.室内小容器高密度培养时,最高生物量可达7600个/ L(60.7mg/L),高峰期可持续5天,培养过程中水质良好.
其他文献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是我国大宗淡水鱼类之一。近年来,随着集约化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团头鲂的产量不断升高,但在增产的同时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性早熟、畸形
以水簇箱作为寄生后培育用具,从钩介幼虫存活时间、活动能力、对宿主鱼鳃上寄生数量、中途夭折率、稚蚌脱落数量和脱落率等方面综合研究了绢丝丽蚌钩介幼虫的寄生能力。结果表
全文分为三部分:(1)对"江西三红"起源和研究现状的文献报道进行了较全面的整理,以期对"江西三红"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2)应用RAPD技术对"江西三红"进行核DNA多态性分析.利
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mes)、丽鱼科(Cichlidae),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各国推荐的养殖对象,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养殖鱼类品种。但近年来养殖罗非
用不同浓度的硒培养极大螺旋藻,测藻液在560nm的吸光值来表征藻的生长.结果显示藻在低硒浓度下生长加快,高于60mg Se/L就开始有抑制作用.在高浓度硒范围内,随着硒浓度的增加,
该文研究了pH对河蟹溞状幼体Ⅱ期(Z)变态的影响:pH在5.5-9.6之间,Z幼体可变态,变态最适pH范围为7.0-9.1;监测了施漂白粉后池水中有效氯的衰减及pH逐日变化情况.施漂自粉后,池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在黑龙江、珠江和长江等水域中分布广泛,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本研究通过磁珠富集法,分离筛选多态性微卫星标记400余个,为草鱼遗传连锁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