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罗非鱼γ-干扰素基因的克隆、表达与转植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mkkkj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mes)、丽鱼科(Cichlidae),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各国推荐的养殖对象,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养殖鱼类品种。但近年来养殖罗非鱼暴发了链球菌病,导致罗非鱼的大量死亡,威胁着我国罗非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很有必要开展罗非鱼免疫防御机制的研究。γ-干扰素是调控天然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除了具有抗病毒作用外,干扰素还参与到其他重要的生理反应中,如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及免疫反应等,近年的研究发现干扰素中的γ-干扰素还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本研究克隆了尼罗罗非鱼γ-干扰素基因,实时定量PCR检测了其在无乳链球菌感染前后各组织和器官中的表达,以了解γ-干扰素基因在尼罗罗非鱼免疫防御过程中的作用;同时以斑马鱼作为转基因研究模型,评估金鱼Tgf2转座子系统在转基因鱼研制上应用的可行性,并应用于构建转基因罗非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尼罗罗非鱼γ-干扰素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本研究从尼罗罗非鱼脾脏组织中扩增到γ-干扰素基因的cDNA,其大小为690bp,开放阅读框为621bp,推测编码206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尼罗罗非鱼γ-干扰素分子包含1个信号肽和1个核定位信号。其二级结构复杂,含有10个α-螺旋、13个β-折叠,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同源性分析显示,其与斜带石斑鱼γ-干扰素相似性最高(61.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正常尼罗罗非鱼个体γ-干扰素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脾脏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肠、鳃和肾脏,在心脏、肌肉和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则较低。感染无乳链球菌后,尼罗罗非鱼γ-干扰素基因在脾脏、皮肤、肾和鳃中的表达均显著上调。推测尼罗罗非鱼γ-干扰素参与鱼体对病原菌的防御过程,在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应用原核表达系统制备尼罗罗非鱼γ-干扰素重组融合蛋白,为进一步了解其功能奠定基础。2. Tgf2转座系统在转RFP基因斑马鱼上的应用。本研究利用近年开发的金鱼转座子系统进行转基因斑马鱼的研制,探讨其在转基因鱼上应用的可行性。通过PCR手段,改造转座子供体质粒pTgf2-EF1α-eGFP,将肌球蛋白轻链2启动子(mylz2)与红色荧光蛋白基因(RFP)定向插入其中,构建红色荧光蛋白基因肌肉组织特异性表达供体质粒pTgf2-Mylz2-RFP。通过显微注射,将转座子供体质粒与转座酶mRNA共注射于斑马鱼受精卵中,共注射受精卵972粒,仔鱼出膜803尾,其中携带外源基因的仔鱼615尾,阳性率为76.6%。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斑马鱼的F0代培育至性成熟,将10尾F0代斑马鱼与野生型斑马鱼配对繁殖,其中1个组合产生了体表呈现均匀红色荧光的F1个体,RFP在F0代的整合率为10%。将红色荧光F1个体培育至性成熟并与野生型鱼配对繁殖,F2代的阳性个体占69%。本研究结果说明由Tgf2转座子介导的转基因技术,可有效提高目的基因的转植效率与整合效率,在转基因鱼构建以及相关研究中具有开发应用前景。3.尼罗罗非鱼γ-干扰素基因转基因元件的构建及在斑马鱼中的转植。定向改造金鱼Tgf2转座子供体质粒pTgf2-hsp70-eGFP,用尼罗罗非鱼γ-干扰素基因替换GFP基因,构建由hsp70启动子驱动的γ-干扰素基因Tgf2转座子供体质粒pTgf2-hsp70-γIFN。通过显微注射,将转座子供体质粒与转座酶mRNA共注射于斑马鱼受精卵中,共注射受精卵3000粒,仔鱼出膜1480粒。转基因斑马鱼F0代培育至性成熟后,与野生型鱼配对繁殖,首批8尾转基因鱼中有2尾获得F1阳性个体,可遗传率为25%。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转γ-干扰素基因斑马鱼的抗病力以及开展转基因抗病罗非鱼的构建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首先在同一湿度不同温度下对同一规格的中华鳖卵进行了孵化,研究了其胚胎发育和初生幼体的形态特征,以及活动能力的影响。然后以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人
该文运用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生理生化指标检测、体外抗菌活性等实验手段,筛选了适合南美白对虾的血淋巴抗凝剂,建立了南美白对虾体内恩诺沙星
作为普遍使用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西维因,由于地表径流和不规范使用,致使其广泛的残留与分布,威胁到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态环境的平衡,造成的不良影响已不可忽视。西维因具有一定遗传毒性和雌激素效应。内分泌干扰效应的作用机制分为受体介导和非受体介导。受体介导作用是指外源性雌激素通过模仿或拮抗内源性激素,与内源性激素受体结合,引发生物学反应干扰机体正常内分泌系统。非受体介导作用是指西维因通过影响内分泌激素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是我国大宗淡水鱼类之一。近年来,随着集约化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团头鲂的产量不断升高,但在增产的同时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性早熟、畸形
以水簇箱作为寄生后培育用具,从钩介幼虫存活时间、活动能力、对宿主鱼鳃上寄生数量、中途夭折率、稚蚌脱落数量和脱落率等方面综合研究了绢丝丽蚌钩介幼虫的寄生能力。结果表
全文分为三部分:(1)对"江西三红"起源和研究现状的文献报道进行了较全面的整理,以期对"江西三红"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2)应用RAPD技术对"江西三红"进行核DNA多态性分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