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改性对肌酐吸附的影响

来源 :遵义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a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改性活性炭提高对肌酐的吸附,并考察吸附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硝酸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处理;通过Bohem滴定法和静态氮吸附法分别表征其表面化学组成和孔径结构分布;在37℃的条件下考察活性炭对肌酐吸附影响,并考察p H、温度、初始浓度、振摇速度和投加量对肌酐吸附影响。结果:1、经过硝酸改性之后,煤质炭表面的总酸性官能团显著提高,羧基增加最为明显,内酯基和酚羟基增加较少;改性后活性炭微孔体积减小,介孔体积增加。延长改性时间,微孔体积和介孔体积均减小。椰壳炭表面的总酸性官能团显著提高,酚羟基羧基增加最为明显,羧基和内酯基增加较少;改性后活性炭微孔体积减小,介孔体积增加。2、改性明显提高活性炭对肌酐的吸附。3、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对肌酐的吸附随之增加。4、随着初始浓度的提高,活性炭对肌酐的吸附量增加。5、随着振荡速度的提高,活性炭对肌酐的吸附量增加。6、随着投加量的提高,活性炭对肌酐的吸附量减少。7、等温实验表明,Freundlich模型能很好的描述活性炭对肌酐的吸附行为过程,表明活性炭介质的非匀质性。结论:硝酸改性活性炭提高了活性炭表面的酸性含氧官能团,提高了活性炭对肌酐的吸附量;提高吸附的温度、肌酐的初始浓度和振摇速度均可以提高活性炭对肌酐的吸附量。
其他文献
<正> 近几年来,对人工合成皮的研究工作再度受到重视,而且取得了相当的成效。目前合成的人工皮,就材料来分,可概括为三类:高分子材料、生物材料、高分子和生物材料的聚合物。临床上将人工皮分为暂时性和半永久性人工皮。随着体外上皮细胞培养及高分子生物材料的进展,即将出现一种永久性人工皮。高分子材料
期刊
统编版高中历史新教材在全国已经逐步全面推行使用,在山东省也已经使用了两年多。统编版历史新教材与山东地区过去大部分地市使用的岳麓版有很大的变化,编写体例从专题史变成通史体例;提出新的培养理念,以培养学生五大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等。在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试行的两年多时间里,多数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不断得到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得到更多提升。但是也出现了部分学生历史学习困难、历史学习成绩不高等问题。目前学界关于高
目的 观察锁定接骨板治疗累及肱骨距的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对并发症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64例累及肱骨距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手术指标、骨折恢复优良率、疼痛(VAS)评分、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1ey评分及并发症
高压、高速的现代高效液相色谱仪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问世,从此取代了经典的液相色谱仪,克服了其流动相流速低、分离速度慢和柱效低的缺点。随之衍生而来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制备分离和分析分离的重要手段备受科研工作者青睐。但与此同时液相色谱的技术难度和仪器设备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色谱柱一些条件的改变或环境的微小扰动也会影响色谱仪的测量。本文总结了高效液相色谱仪测量时的诸多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条件选择或
<正>本指南由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内分泌与代谢病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中医内分泌重点专科临床专家和西医甲状腺疾病专家,基于临床证据和专家共识意见制定而成,编制说明见附件A。证据检索与评价及推荐意见与共识形成的方法见附件B。
期刊
目的 分析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后的血常规变化,并调查其临床用药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于宝鸡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5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感染组,另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4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血常规的变化。将感染组患儿分为学龄前组(n=60)和学龄期组(n=45),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用药情况。结果 感染组患儿的血清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
当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防治策略有限,临床疗效仍欠佳。已知,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可通过负性调节,维持免疫细胞的稳态和机体的健康。因此,深入探讨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类风湿关节炎(RA)等的发生和发展中,PD/PD-L1在多种免疫细胞功能紊乱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有望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故本文就PD-1/PD-L1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