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中职生应对方式与生活事件、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本文以s中职学校为例,选取该校7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应对方式量表”对他们展开调查,并且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录入和处理所得数据,进而以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来检验各项假设。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该校中职生使用的应对方式依次是:问题解决,积极的合理化的解释,寻求社会支持,忍耐,发泄情绪,幻想、否认,逃避等。“问题指向的应对”和“情绪指向的应对”分量表得分有显著差异。说明中职生总体倾向于使用问题指向的应对方式。中职生面临的生活事件中,受惩罚、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对他们影响较大,健康适应、其他以及丧失次之。受惩罚这一因子对中职生的影响超过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因子,位居首位。该校中职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平均得分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表明我国的中职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整体有待提闻。(2)应对方式中“问题指向的应对”分量表及问题解决、积极的合理化的解释因子显示出了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发泄情绪、逃避因子上显示出了显著的性别差异;问题解决因子的得分年级差异显著;“情绪指向的应对”分量表及忍耐因子、发泄因子的得分年级差异显著。“问题指向的应对”分量表及积极的合理化的解释因子得分在城乡维度上有显著差异。“情绪指向的应对”分量表及忍耐因子、逃避因子、幻想否认因子得分在家庭结构维度上有显著差异。生活事件各因子在性别、年级维度差异显著,其中丧失、健康适应和其他因子在家庭结构维度有显著差异;然而生活事件各因子及总分在城乡维度均无显著差异;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年级、家庭结构维度有显著差异,在性别、城乡维度均无显著差升;(3)中职生生活事件与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和积极的合理化解释等因子及“问题指向的应对”分量表呈显著正相关;中职生生活事件与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和幻想、否认等因子及“情绪指向的应对”分量表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中职生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越多,他既可能采用问题指向的应对方式,同时也可能采用情绪指向的应对方式。(4)中职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问题指向的应对”分量表及问题解决因子、积极的合理化的解释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中职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情绪指向的应对”分量表及发泄情绪因子、逃避因子和幻想、否认因子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一般自我效能感高的中职生,倾向于采用问题指向的应对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低的中职生,倾向于采用情绪指向的应对方式。(5)生活事件各维度及总分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均呈显著的负相关。说明中职生经历负性生活事件越多,其一般自我效能越低。(6)一般自我效能感对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的关系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这说明,中职生经历的生活事件可以直接影响其应对方式,同时也可以通过个体一般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其应对方式。具体而言,在面临同一生活事件时,引入一般自我效能这一中介变量后,如果提高中职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则将有效地减少个体采用情绪指向的应对方式的频率,相应增加个体采用问题指向的应对方式的频率,从而改善个体对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