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换乘衔接研究——以镇江南徐新城为例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b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公共交通,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由于载客量大、低碳环保,是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及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符合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然而,由于轨道交通建设的周期较长,线路成网前,单一线路吸引范围有限,吸引客流达不到预期值,其缓解交通拥堵的作用很难充分发挥。自行车交通作为短距离出行的交通方式,具备经济、灵活、绿色环保等优点,与轨道交通存在互补性。发展“自行车+轨道交通”的出行模式,实施自行车与轨道交通的换乘衔接能有效扩大轨道交通站点的吸引范围,有利于轨道交通的发展,是交通一体化发展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  论文首先通过对自行车与轨道交通出行特征及换乘客流特性的分析,指出了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换乘衔接的必要性和关键因素;从“点、线、面”三个层次介绍了换乘衔接的系统构架,着重研究了换乘衔接设施的基本构成,针对不同类型轨道站点分析了换乘衔接设施的配置要求、建设形式和位置设置等内容;换乘停车场的规模预测及选址方法是规划的关键环节,通过改进后的需求预测模型,确定换乘停车场规模,同时研究采用“空间分析法+TOPSIS法”,建立换乘停车场选址模型;其次对换乘停车场的设计及管理展开研究,提出了换乘停车场的设计原则和形式结构要求,分析了停车场出入口及内部的交通组织方式,并从完善配套服务和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方面指出了换乘停车场的管理要求。最后论文以镇江南徐新城轨道交通一号线为例,在对站点类型及周边土地利用分析的基础上,从停车场型式、规模、选址、交通组织及管理等方面开展换乘衔接设施的综合研究工作,并对公共自行车系统及其租赁点布局进行探讨和应用。
其他文献
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航运已成为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外贸易的最主要方式之一,航运业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我国航运企业整体上船舶管理模式落后,信息化程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ECU)的采用,大大提高了汽车的经济性、动力性和排放性指标,而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成为衡量ECU性能的重要标准。为了保证ECU稳定可靠地工作,需要对ECU某些关键
车辙是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对于路面的服务水平有显著的不利影响。多个国家的路面设计方法将车辙深度预估或控制作为重要的设计指标,而我国现行的设计规范尚未列入该指标。
汽车在高速或低附着系数路面上转向行驶或受到侧向干扰时,轮胎与地面的侧向附着系数很容易达到附着极限而发生侧滑,使车辆丧失操纵稳定性,进而引发交通事故。ESP--汽车电子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历经十几年,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而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发展却依旧缓慢,甚至陷入一种止步不前的境地。综观各县教师进修
期刊
“生活化”“活动化”“体验性”是小学品德课程的显著特点.基于课程特点,教师往往通过设计一系列活动来建构课堂教学主体,但在实践中容易出现课堂活动情景变换频率过高或设
期刊
交通事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一大公害,我国的交通安全状况令人担忧,因此改善我国的交通安全水平,减少交通事故危害势在必行。而人、车、路是构成道路交通系统的基本要素,道
如何把握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执行《语文新课标》,既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很多教师陷入了困惑。笔者就此进行探讨:  一、教学中要重视审美教育  1.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要改变小学语文教师的“一切为了升学考试”的教学理念,大力提高其在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能力。这就要求教育管理部门增加其进修和培训的机会,提高其自身的审美教育意识、审美感知能力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