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列宁为成功组建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以解决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所面临的困境,创立了关于“职业革命家”的思想。中国共产党建党之时,在列宁关于“职业革命家”思想的指导下,形成了中共早期职业革命家群体,这一群体既具有列宁关于“职业革命家”思想的一般标准,又在中国近代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展现出地域、出身、和职能属性上的中国特色。中共早期职业革命家群体的形成有其客观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的胜利有效传播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教会了中国的先进分子运用无产阶级的视角看待中国革命,为中共早期职业革命家群体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愈演愈烈,而新民主主义革命前的中国式救亡图存探索却屡遭失败,为中共早期职业革命家群体的形成提供了现实基础;共产国际在各国掀起的阶级革命浪潮同样深深影响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共职业革命家群体的发展,尤其是其在中共建党初期的经济援助更是为职业化革命家的形成提供了物质保障。此后,中共早期职业革命家群体经历了初步形成(1921-1924)、发展壮大(1924-1927),及走向成熟(1927-1935)三个阶段,得以最终形成并日趋稳定,成为中共早期职业革命家群体发展演变的基本基调。基于社会大背景、个人成长经历及共同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共早期职业革命家群体形成了共同的精神之魂。其中,其救国救民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决定着他们是否能够从事革命事业,是精神基石;其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仰,决定着他们从事哪种革命事业,是精神方向;其献身革命的决心与精神,决定着他们能否坚定不移地从事革命事业,为革命奉献一生,是精神保障。中共早期职业革命家群体作为党内的精英群体和领导集团,扮演着党内领头羊的角色,形成了相对稳定正确的核心领导层,并以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革命具体实际,开创了中国特色革命理论与道路,引领全党带领中国人民朝着正确的革命方向前进,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虽然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临着不同的党情、国情和世情,但中共早期职业革命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前期所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理论与革命信仰,依然对当今的领导干部人才培养、中共执政能力提升以及实现人类共同体的共产主义事业,具有很强的现实启示和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