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航班延误一直是航空运输界的大问题,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航班延误问题的处理都没有找到十分合适的方法,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航空运输业也迎来了自己成长的曙光,但是在行业不断成长的同时,航班延误率也在不断上涨。据统计,2018年我国航班一共起降400万次,其中非正常的有150万次,几乎占了百分之38,这是近五年来的新高。在航空运输领域的投诉中,有关延误的投诉一直是排在前位。而且在现实中,发生航班延误后,乘客在维权的过程中经常有过激的行为,比如与工作人员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甚至冲击机场跑道的事件也发生过。索赔慢,维权难的现象一直存在。航班延误的问题足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以各个案例为引导,将有关航班延误的基本内容进行解析,然后在针对我国现阶段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完善我国航班延误纠纷的解决机制。本篇文章先是从基本案例作为引入,具体分析旅客维权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然后分析航班延误的概念界定,由于在我国的法律条文中并没有对这方面内容进行细致规定,所以从欧美的立法中寻找根据;随后对航班延误的类型进行分类,因为在不同的原因下,航空公司所要承担的责任是不同的。一方面是因为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在一些不可抗力的情况下,违约方可以不承担赔偿责任;另一方面是为了降低航空公司的风险成本。接下来就是介绍在不合理的延误下,航空公司应该履行哪些义务,赔偿规则又是如何,赔偿范围是多大,并提出了纯粹经济损失赔偿的观点。最后是根据我国关于航空领域的立法和一些司法实践,来看我国解决航班延误的纠纷时,乘客的权益保护出现了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