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透镜成像的细胞边缘检测研究及硬件实现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635375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细胞的形态参数在疾病诊断、健康监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智慧医疗、即时检测等应用中,无透镜成像系统以其成本低、便携性好等特点表现出强大的优势。但获取细胞形态参数的常规方法难以用于无透镜成像系统,因此研究针对该系统采集的细胞图像进行细胞边缘检测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无透镜成像系统在采集微小样品时存在的衍射干扰会掩盖采集样品的真实形态信息,不能直接获得形态参数。但采集图像中的衍射是由于光在遇到采集样品后偏离原本的传播路径产生的,与采集样品边缘是存在一定关系。通过对边缘信息的检测,能够从衍射图像中获得形态参数。因此,本文希望利用衍射信息,实现基于无透镜成像的细胞边缘检测,进而获得采集样品的形态参数。整体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使用微球为样品对类球型采集样品的衍射成像原理进行分析,确定了类球型采集样品的衍射图像中的衍射环与采集样品尺寸之间的关系。第二,设计了一种面向无透镜成像系统的超分辨率方法,用于解决采集样品图像分辨率低,携带信息少的问题。该方法能够从无透镜成像系统采集的衍射图像中实现对采集样品第一衍射亮环的检测,获得第一衍射亮环的位置信息。第三,依据第一衍射亮环的位置信息,与搭建的无透镜成像系统的系统参数结合,实现了一种面向无透镜成像系统的细胞边缘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通过衍射图像中的第一衍射亮环的位置信息与采集样品尺寸之间的关系确定采集样品的边缘,实现对类球型采集样品的边缘检测。第四,通过使用搭建的无透镜成像系统进行了大量静态实验,获得了多种尺寸的聚苯乙烯微球和健康的人体红细胞作为采集样品的数据集。并使用数据集对整体算法进行了测试,确定算法的有效性。第五,整体算法以100Mhz的速度下在FPGA上进行了硬件化实现,提高对算法的运算速度。使用数据集对硬件化结果进行了测试,验证其正确性。使用5微米到9微米的聚苯乙烯微球和健康的人体红细胞为采集样品的数据集对软件算法进行测试,本文的算法能够通过第一衍射亮环实现对采集样品的边缘检测,单个采集样品的平均运行时间为3.32秒。使用相同的数据集对算法和硬件实现结果进行了对比测试,在FPGA上能够在500微秒完成对单个采集样品的边缘检测,精度损失在合理范围内。综上所述,可认为本文的算法能够通过衍射图样信息实现边缘检测,硬件化实现结果精度准确且提高了算法的实时性。
其他文献
[db:内容简介]
[db:内容简介]
[db:内容简介]
目前植物胁迫分析对于农业及环境生态研究意义深远。偏振成像和植物叶绿素荧光成像探测同样具有非侵入、无损伤的优势,利用植物叶绿素荧光成像评判植物自身健康状况的应用较为成熟,而植物叶片产生的偏振信息也能够有效反映自身特性。基于此,论文利用植物偏振成像与叶绿素荧光成像结合的方法初步探究植物荧光偏振成像方法在植物生理胁迫方面的潜力。论文基于Stokes偏振成像、Mueller矩阵偏振成像、植物叶绿素荧光成像
道路照明是保证交通安全的重中之重,其中眩光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路灯、汽车前照灯以及交通补光灯等给驾驶者带来的失能眩光问题非常严重。而在实际测量中沿用的都是人工测量方法,其测量过程繁琐、手工参与程度过高,进而导致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差且精度低。因此研究高效化的眩光测量系统及方法尤为重要。针对目前眩光测量的低效性,本文通过研究眩光测量的关键技术参数,提出一种基于阈值增量的眩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在耕地面积日益减少而工业建设、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保障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是重中之重。植物水分利用率的测量对于耗水量低、抗旱性强、产量高的作物品种改良选育及产量预估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对于植物水分利用率探测的传统方法主要有人工测量、传感器接触测量两种,但其存在主观性强、重复性低、对植物造成损伤等缺点。而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对作物进行监测不仅具有无损性和跟踪观测的优点,能够为水
激光选区烧结(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SLS)是最主要的增材制造技术之一,该技术具有选材广泛、无需支撑、成形速度快、能够成形复杂零件等优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SLS工艺中,稳定的烧结点温度是保证成形件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主要通过直接反馈控制来维持烧结点温度稳定,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本文提出了 SLS中的烧结点温度预测控制方法,为实现该方法,对覆膜砂SLS温度场进行有
对生物细胞图像进行采集,是病理分析、疾病诊断、健康监测及药品研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在社区医疗、远程医疗等即时诊断中,基于无透镜成像技术的细胞图像采集设备以其小型化、低成本等优点更有利于推广和普及。但与显微镜相比,其空间分辨率仍然较低,因此研究无透镜成像技术的超分辨率成像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无透镜成像系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单线阵超分辨率扫描成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线阵图像传感
人机交互技术(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已成为21世纪信息领域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和当前信息产业竞争的一个焦点,世界各国都将人机交互技术作为重点研究的一项关键技术。本课题面向机械装配作业,以减速器轴系的装配为研究对象,展开对装配作业中作业手势的识别研究工作,分析装配作业中手部的变化,结合装配作业手势复杂多变、遮挡、混叠、姿态相似等特点,对装配作业手势数据进行双维度
大尺寸超薄玻璃基板是战略新兴产业-电子信息显示产业最重要的基础材料之一,其生产过程中出现高度变化过大的问题,导致信息显示器件关键组件的缺陷,直接影响所显示图形的质量,甚至造成次品和废品的产生。因此,针对玻璃基板表面高度信息获取方法的研究就至关重要。目前主要采用非接触式测量,其中光谱共焦技术因在测量中具有快速性、准确性高等特点得到更多的关注。本文提出基于光谱共焦测量原理的玻璃基板表面高度信息获取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