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有机压致变色材料属于一种有机智能材料,能够在研磨、压缩、剪切等机械力作用下做出反应,发生颜色变化,具有光色便于调控、易于大量合成、价格低廉和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在光电显示、压力传感器、光学存储与防伪等领域显示出巨大应用前景。压致变色现象的产生,本质上是外力作用造成分子构象或聚集堆积结构改变,从而扰动电子能级、产生缺陷或相变作用,最终造成化合物的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峰位与形状的改变。同分异构体通常具有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压致变色材料属于一种有机智能材料,能够在研磨、压缩、剪切等机械力作用下做出反应,发生颜色变化,具有光色便于调控、易于大量合成、价格低廉和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在光电显示、压力传感器、光学存储与防伪等领域显示出巨大应用前景。压致变色现象的产生,本质上是外力作用造成分子构象或聚集堆积结构改变,从而扰动电子能级、产生缺陷或相变作用,最终造成化合物的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峰位与形状的改变。同分异构体通常具有相同的官能团、不同的分子堆积模式,可以在不同外界刺激下产生差异性堆积模式的变化,是一类分析刺激响应性能的理想体系。目前,同分异构体在各向同性的静水压下的压致变色性质的系统研究仍很缺乏。本论文中,我们构筑含氰基的、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一系列顺反异构体与位置异构体,研究异构体分子结构-晶体堆积模式-压致变色性质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具有高灵敏度的压致变色材料。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麦克默里偶联反应,利用单氰基烯烃分子的双键两端修饰蒽与萘,设计与合成了顺反异构体E-CCN与Z-CCN及反式对比分子ANCN。通过机械力研磨处理以上三种分子的晶体,晶体有序的堆积结构随之改变,E-CCN的晶体荧光发射峰位呈现24 nm蓝移,ANCN的晶体荧光发射峰位呈现25 nm的红移,而机械力研磨下Z-CCN晶体几乎没有压致变色性质。XRD等研究表明不同的压致变色现象源于晶体中有序的分子堆叠排列与分子间相互作用易破坏,导致晶体的有序堆积转变为非晶态,推测荧光不同的变化可能源于机械研磨使E-CCN晶体中相邻分子之间的共轭被打断导致荧光光谱蓝移,ANCN的晶体中分子间共轭程度增强从而荧光光谱红移。在静水压作用下,三种晶体荧光光谱分别呈现了103 nm、121 nm、183 nm的大范围的红移现象。其中E-CCN与ANCN晶体在静水压下压力范围与荧光峰位变化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计算得出E-CCN和ANCN晶体静水压下灵敏度分别为7.31 nm·GPa-1和21.45nm·GPa-1,ANCN晶体荧光峰位红移范围也远大于E-CCN晶体(183 nm>103nm),表明ANCN晶体具有更好的灵敏度和更大的光色对比度。2、以对氰基烯烃为中心核,双键两侧分别连接9-蒽基团,设计合成了顺反异构体分子E-ANTCN与Z-ANTCN。Z-ANTCN晶体中存在弱C-H…π相互作用,导致Z-ANTCN晶体在机械力研磨下荧光峰位显示出17 nm的蓝移。而E-ANTCN晶体中存在着较强的π-π相互作用,机械力研磨过程中荧光光谱产生了130 nm的红移;在静水压实验中,E-ANTCN晶体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压致变色性质,但在一定压力范围内(3.15 GPa-7.17 GPa),荧光光谱在700 nm处出现了一个新的荧光峰,此现象可能源于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在静水压条件下形成了激基缔合物。E-ANTCN晶体的荧光光色对比度为5 nm,灵敏度为0.83nm·GPa-1。相同条件下,Z-ANTCN晶体的光色对比度可达110 nm,其灵敏度更提高至22.64 nm·GPa-1。Z-ANTCN晶体中存在着C-H…π相互作用,使其在外界压力下产生更大的红移并伴随灵敏度的提高。该工作为构筑高灵敏度压致变色材料提供了思路。3、以9,10-二(二苯基亚甲基)-9,10-二氢蒽(DHA)为基本骨架,分别在外围苯环的对位或间位上引入四个氰基取代基,得到了位置异构体NDHA-p和NDHA-m。NDHA-p和NDHA-m均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质与相似的高度扭曲的分子构象,但晶体的堆积方式不同:两种分子晶体结构中都存在丰富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而NDHA-p晶体中共存在8种类型的C-H…N氢键作用,NDHA-m晶体中只观察到2种类型的CH…N氢键作用。NDHA-p晶体在研磨下,荧光发射峰从520 nm蓝移至480 nm,结合粉末X-射线衍射(PXRD)实验,表明机械力研磨使相邻分子之间的共轭被打断,晶态转变为非晶态,从而导致发光的蓝移。而NDHA-m晶体在机械力研磨作用下几乎没有压致变色性质。在静水压实验中测得,NDHA-m的荧光光色对比度为60 nm,灵敏度为7.87 nm·GPa-1;NDHA-p的荧光光色对比度为138 nm,灵敏度为13.20 nm·GPa-1。NDHA-p晶体中更低的晶体密度和更松散的堆积模式是光色对比度和灵敏度提高的主要原因。位置异构体的分子结构会对于晶体的堆积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导致机械力研磨与静水压力作用下压致变色现象的差别。该工作通过取代基位置异构为提高压致变色性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其他文献
线性阵列合成孔径雷达(LASAR)具备三维高分辨率成像能力,在多种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传统算法大多基于匹配滤波理论实现三维成像,存在回波信号数据量过高、成像分辨率不足的问题。为此,本文利用压缩感知(CS)算法开展了三维稀疏成像研究。与传统算法相比,CS算法利用部分回波信号获得了更高的成像分辨率,但仍需利用成像空间中全部散射单元构造测量矩阵并估计散射系数,使得测量矩阵维度较高、运算效率较低。另外
阵列雷达因其具有高探测性能、强抗干扰能力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和持续研究。阵列波束赋形技术是阵列雷达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方向,对发挥阵列雷达的高性能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应用中,阵列雷达面对不同的场景需要解决不同的波束赋形问题。一方面,阵列雷达在探测时期望具有高角度分辨力,往往采用大规模阵列,从而导致了波束赋形算法的高计算复杂度。并且,在实际场景中,阵列雷达有时采用有限精度的权值进行加权。另一方面,不论窄
随着车联网的快速发展,无人智能驾驶、车载超清视频、增强现实等大量新型服务应用的不断涌现对车联网系统的通信、计算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车辆的高速移动性而导致路边单元RSU和车辆之间的链路不稳定问题也是一项具有挑战且关键的研究任务。毫米波频段处于30~300GHz,其丰富的带宽资源对现有车联网系统的通信性能起到了极大的改善作用。因此,本文将5G车联网与毫米波通信技术相结合,深入研究了5G车
铀(U(Ⅵ))对于核工业来说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元素,从水体中提取和回收利用铀可以缓解铀原料短缺的现状,还可以降低核能利用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核废水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危害。电容去离子技术(CDI)是一种起源于海水淡化的电吸附技术,因其适用性广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CDI技术中,电极对电吸附性能起决定作用。在当前的研究中,以碳材料为主的固定式电极材料因无法充分利用孔结构内表面巨大的除离子潜力而受到了限制
聚合物电解质膜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起到了传导质子、阻隔燃料和隔绝电子的作用。由于电池内部苛刻的化学环境对聚合物电解质膜的性能具有很高的要求,目前能够实现商业化应用的质子交换膜只有以Nafion为代表的全氟磺酸聚合物膜。随着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的日趋成熟,高性能及多样性电池应用需求的瓶颈均指向质子交换膜,传统的全氟磺酸聚合物膜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多种类电池的发展需求,具有新功能、特异性、高
航空遥感是一种从空中获取地面目标信息的遥感技术,具有机动灵活、探测范围广、时效性强等特点。近年来,通过推扫和摆扫方式成像的航空相机成为航空遥感的重要研究方向,如何保证航空相机指向精度及工作稳定性是其中的难点之一,也是保证航空相机成像质量的关键所在。航空相机零部件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存在的误差会对内部光学元件的安装定位精度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导致光轴指向误差造成捕获图像的偏移甚至脱离捕获范围。此外
随着5G通信商用的大量部署,业界已经开始了对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6G)的探索研究,以实现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社会将会变得越来越高端化、智能化。雷达通信一体化作为实现6G的关键技术之一,也得到学术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主要可以分为双功能雷达通信系统和雷达通信共存系统。在双功能一体化系统中,雷达系统和通信系统可在接收机和/或发射机处共享相同的软硬件平台,达到同时实现雷达功能和通信功能的
电磁逆散射问题是通过入射电磁场和测量到的散射电磁场,重构散射目标的位置、形状和电特性等参数的反问题。电磁逆散射问题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和病态性。由于多重散射效应,当散射目标具有较大的电尺寸或与背景有较强对比度时,其非线性会增大,增加了求解逆散射问题的难度,这一类散射目标被称为强散射目标。重构此类目标的电磁逆散射算法在生物医学工程、微波遥感和无损探测等方面具有广泛且重要的应用,在近些年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
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微机电系统)惯性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在航空航天、国防安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经过长期存储和远距离运输后的MEMS惯性传感器呈现出零位和标度因数漂移的可靠性问题,极大地限制其在高精度测量领域的应用。为保证MEMS惯性传感器的测量可靠性,要求器件在投入使用前进行重新标定以实现惯性量的准确测量。因此,设计能够提供惯
本论文针对二维材料制备及其在光电探测器应用研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按照材料生长—结构表征—器件性能测试的研究路线,针对几种典型的低维纳米材料的各向异性物理性质和偏振光探测等器件性能进行系统的研究,取得如下创新结果。1.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法(PVD)成功制备了高质量的Te纳米片和纳米线,制备了基于Te纳米片和纳米线的场效应晶体管。室温下Te纳米片的最高空穴霍尔迁移率可达1485 cm~2/Vs。2.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