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期被忽视、应对方式、归因方式及其交互作用对强迫症的影响

来源 :新乡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ai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强迫症是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为特征的一种病程迁延性精神疾病。患者明知这些观念或行为没有现实意义,是多余的,并且常常有强烈的摆脱欲望,但却无法控制,因而感到十分苦恼。世界范围内报告的强迫症终生患病率为0.8%~3.0%,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强迫症的终身患病率为2.4%。强迫症的病因至今仍不明确,多数研究认为它是和神经生化、遗传、人格缺陷、精神应激以及其他社会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相关的一种精神障碍。研究显示儿童期被忽视对于个体的心理影响较大,但其与应对方式和归因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三者之间交互作用在强迫症中起何种作用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推测儿童期被忽视可能导致个体形成不良的归因方式和应对方式,进而诱发或加重强迫症状。目的1.探索强迫症患者在儿童期被忽视、应对方式和归因方式上的特点,分析三者对强迫症患病的影响,为深入理解强迫症的社会心理因素提供依据。2.探究一般人口学资料、儿童期被忽视、应对方式、归因方式及强迫症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3.分析应对方式在儿童期被忽视和强迫症严重程度之间的中介作用,以深入了解儿童期被忽视与强迫症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并符合DSM-5强迫症诊断标准的82例患者为OCD组。同期通过广告招募等方法,纳入101例健康对照设为HC组。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儿童被忽视量表(CNS)、应对方式问卷(CSQ)、归因方式问卷(ASQ)为研究工具进行测量与评估。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根据变量数据类型,采用相应的统计方法,比较OCD组和HC组在儿童期被忽视、应对方式和归因方式上的差异,分析强迫症患病的影响因素,分析OCD组内一般人口学资料、强迫症严重程度、儿童期被忽视、应对方式、归因方式之间的关系。采用Amos 25.0软件建立模型,分析应对方式在儿童期被忽视和强迫症严重程度间的中介效应。本研究检验水准α=0.05。结果1.OCD组安全忽视(t=3.211,P=0.002)、交流忽视(t=3.438,P=0.001)、躯体忽视(t=3.478,P=0.001)、情感忽视(t=2.716,P=0.007)分值以及忽视总分(t=3.762,P<0.001)均显著高于HC组。2.OCD组解决问题(t=-6.729,P<0.001)和求助(t=-7.680,P<0.001)2个成熟型应对方式因子分值及成熟型应对方式总分(t=-8.972,P<0.001)均显著低于HC组。OCD组自责(t=5.925,P<0.001)、幻想(t=4.672,P<0.001)、退避(t=2.256,P=0.025)3个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因子分值及不成熟型应对方式总分(t=5.554,P<0.001)均显著高于HC组。在合理化分值即混合应对方式分值上,OCD组显著高于HC组(t=2.101,P=0.037)。3.OCD组正性事件归因稳定性分值(t=8.598,P<0.001)和负性事件归因稳定性分值(t=10.821,P<0.001)均显著高于HC组。OCD组正性事件归因整体性分值显著低于HC组(t=-3.464,P=0.001)。正性事件归因内在性、负性事件归因内在性和负性事件归因整体性3个因子分值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4.将是否患强迫症作为因变量,CNS、CSQ、ASQ共13个因子作为自变量,采用Forward:LR法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Logit P=-6.786+0.158X交流忽视+0.270 X自责-0.652 X求助+0.988 X正性稳定+1.079X负性稳定。Model卡方值137.131,P<0.001,预测正确率为86.9%。5.OCD严重程度方面,女性组Y-BOCS总分显著高于男性组(t=-4.092,P<0.001),已婚组Y-BOCS总分显著高于未婚组和离异组(P=0.004,P=0.015)。6.OCD组儿童期被忽视方面,独生子女组情感忽视分值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组(t=3.191,P=0.004);城市组交流忽视分值显著高于城镇组和农村组(P=0.010,P=0.004),城市组情感忽视分值显著高于城镇组和农村组(P=0.002,P=0.003);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组交流忽视分值显著高于无家族史组(t=-2.127,P=0.037),躯体忽视分值显著低于无家族史组(t=3.210,P=0.004)。7.OCD组应对方式方面,男性组解决问题分值显著高于女性组(t=2.700,P=0.008),女性组退避分值显著高于男性组(t=-2.497,P=0.015),已婚组自责分值显著高于未婚组和离异组(P=0.013,P=0.036);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组合理化分值显著高于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组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组(P=0.045,P=0.001);工人组求助分值显著低于公务员及职工组、学生组和个体商人组(P=0.012,P=0.001,P=0.008),农民组求助分值显著低于公务员及职工组、学生组和个体商人组(P=0.018,P=0.001,P=0.012)。8.OCD组归因方式方面,男性组正性事件归因内在性分值显著高于女性组(t=2.109,P=0.038),女性组负性事件归因外在性分值显著高于男性组(t=-1.311,P=0.011)。离异组负性事件归因稳定性分值显著高于未婚组和已婚组(P=0.012,P<0.001)。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组正性事件归因整体性分值(P=0.002,P=0.005)和负性事件归因整体性分值(P=0.004,P=0.002)均显著高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组和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组。公务员及职工组正性事件归因稳定性分值显著高于学生组和个体商人组(P=0.018,P=0.002);工人组正性事件归因整体性分值显著高于公务员及职工组和个体商人组(P=0.010,P=0.029),学生组正性事件归因整体性分值显著高于公务员及职工组和个体商人组(P=0.005,P=0.007);工人组负性事件归因稳定性分值显著高于学生组和个体商人组(P=0.036,P<0.001),职工及公务员组负性事件归因稳定性分值显著高于个体商人组(P=0.001);工人组负性事件归因整体性分值显著高于农民组、职工及公务员组和个体商人组(P=0.007,P=0.001,P=0.002),学生组负性事件归因整体性分值显著高于职工及公务员组和个体商人组(P=0.003,P=0.007)。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组正性事件归因整体性分值(t=-2.836,P=0.006)和负性事件归因整体性分值(t=-2.604,P=0.011)均显著高于无家族史组。9.OCD严重程度与安全忽视(r=0.538,P<0.001)、交流忽视(r=0.400,P<0.001)、躯体忽视(r=0.418,P<0.001)、情感忽视(r=0.301,P=0.006)分值均呈正相关,与应对方式中成熟型应对方式解决问题(r=-0.735,P<0.001)、求助(r=-0.324,P=0.003)分值呈负相关,与应对方式中不成熟型应对方式自责(r=0.666,P<0.001)、幻想(r=0.520,P<0.001)、逃避(r=0.492,P<0.001)分值呈正相关,与归因方式的各因子分值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10.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在儿童期被忽视和OCD严重程度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显著,效应值为0.384,95%置信区间[0.202,0.876];成熟型应对方式在儿童期被忽视和OCD严重程度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显著,效应值为0.318,95%置信区间[0.137,0.646]。结论1.强迫症患者在儿童期被忽视、应对方式和归因方式上存在以下特点:儿童期在安全、交流、躯体和情感上遭受更多的忽视;应对方式上更倾向于采用自责、幻想和退避等不成熟型应对方式,较少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型应对方式;正性事件归因方式更倾向于稳定的、局部的,负性事件归因方式更倾向于稳定的。2.儿童期交流忽视、自责的应对方式、稳定的归因方式是强迫症患病的危险因素,求助的应对方式是强迫症患病的保护因素。3.强迫症患者强迫严重程度与儿童期被忽视、应对方式相关,并且应对方式在儿童期被忽视和强迫严重程度间起中介作用。
其他文献
背景胆囊癌是胆道最常见的癌症,极具侵袭性。有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胆囊癌的致死风险较高,患者的平均总生存期为6个月,且5年生成率低于5%,其形势极其严峻。由于胆囊癌症状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多数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已处于但胆囊癌晚期,只有10%左右的患者可采取外科治疗,根治性切除加上细致的淋巴结清扫是最佳的治疗选择。鉴于以上情况,探究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场病理点及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危险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背景孤独症病因复杂,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据报道,N-乙酰半胱氨酸(N-acytylcysteine,NAC)可以改善孤独症患者社交行为、易怒、自我伤害和焦虑样行为等症状,但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自噬功能异常及Notch信号通路在孤独症发生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N-乙酰半胱氨酸改善孤独症样行为学异常是否与调控自噬功能及Notch信号通路有关有待研究。目的探讨NAC是否通过调控自噬功能及Notch信号通路异常
背景组蛋白的翻译后修饰在调控染色质结构和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组蛋白的泛素化和去泛素化在转录调控过程中非常重要,组蛋白H2A的泛素化抑制基因表达,组蛋白H2B的泛素化促进基因表达。USP49是USP家族重要的一员,已有研究报道USP49可以直接结合和去泛素化p53蛋白,调控p53蛋白稳定性,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USP49也是组蛋白H2B的特异去泛素化酶,可能通过调节组蛋白
背景胃肠上皮化生(GIM)是胃的癌前病变,目前有多种内镜技术可以筛查或评估肠上皮化生,传统的白光内镜(WLE)与醋酸增强放大内镜(ME-AAC)对肠上皮化生的诊断效果不一,光学增强内镜(OE)是目前一种新兴的虚拟染色内镜技术,但是目前尚没有相关研究,因此了解了解这种新兴的虚拟染色内镜技术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价值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1.探究白光内镜(WLE)、醋酸增强放大内镜(ME-AAC)、光
背景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因其高致残率和高发病率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但其病因尚不清楚。前期研究显示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关,但SCZ脂肪酸谱有何特征尚不明确。SCZ体内脂肪酸改变是否与脂肪酸分解代谢异常有关,也需进一步研究探明。目的本课题通过对比分析SCZ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脂肪酸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期最常见的一种痴呆类型,其主要病理特征是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沉积构成的老年斑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元纤维缠结。已有研究表明,在AD患者脑内糖原合成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蛋白活性的升高与该两大病理特征密切相关,而降低GSK-3β活性,则可减
背景双相情感障碍是指临床上既有躁狂/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持续时间长、发作次数多,且社会功能损害大、自杀率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其治疗仍是精神科难点,虽然目前药物治疗应用较为广泛,但其药物治疗的具体选择较为复杂。调查发现,虽然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治疗用药的合理性有所增加,但是不合理用药仍然存在。本院作为新成立不久的市级精神卫生机构,其用药的合理性更需多
背景近年来,ASD患者人数日益增加,世界各国学者纷纷对其展开深入研究并不断取得新进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物学因素等与ASD的发病密切相关,但关于ASD的发病机制尚未取得实质性研究成果。相关研究表明,ASD并非某单一因素作用导致,而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联合作用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本次研究目的为调查母亲在孕期及围产期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与ASD发病
背景冠心病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在全部心血管病患者中,约一半死于冠心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及健康。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而冠心病是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冠心病的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心理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病和治疗效果中产生重要影响,多数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抑郁的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也反过来加重患者心肌缺血缺氧状态,加重心力衰竭,影响治疗效果。目的本
背景双相情感障碍是指一种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慢性疾病,其特点是病因不明,易复发,致残率高等。代谢综合征也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特点是病因复杂,起病潜隐,难治愈等。双相情感障碍与代谢综合征共病使临床治疗难度更大,预后更差,自杀风险更高。近年来双相情感障碍共病代谢综合征的现象虽然一直备受精神医学领域的关注,但是代谢综合征在精神分裂症中研究较多,在双相情感障碍中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将主要探讨双相情感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