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的鹦鹉热嗜衣原体T3SS效应蛋白的定位、免疫原性及表达特性初步研究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gto0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预测鹦鹉热嗜衣原体(Chlamydophila psittaci,Cps)Ⅲ型分泌系统(Type Ⅲsecretion system,T3SS)效应蛋白编码基因,研究预测蛋白在感染细胞中的定位、免疫原性及其在感染细胞中的表达时相,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奠定基础。方法用计算机辅助的生物信息学方法Effective T3.BPBAac tool,以及根据其他文献资料,预测Cps T3SS效应蛋白编码基因。提取Cps6BC菌株DNA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预测Cps T3SS效应蛋白编码基因,酶切后连接到载体pGEX-6P-1,构建重组质粒pGEX-6P-1/目的片段,经PCR、测序鉴定后将其转化至表达宿主菌E.coli BL21中,IPTG诱导表达。Western blot分析和鉴定表达产物;对温度、IPTG浓度和时间等诱导表达条件进行系列的优化后,获得可溶性表达蛋白并大量诱导表达。GST树脂纯化重组蛋白,BCA法测定蛋白浓度;将重组蛋白经皮下注入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的效价,以评价这些蛋白的免疫原性;并以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为抗,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预测蛋白在感染细胞中的定位。在Cps感染后2、8、24、48h后,用Western blot检测这些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了5个可能的Cps T3SS效应蛋白编码基因:CPSIT0930.CPSIT0767.CPSIT0749.CPSIT0580.CPSIT0420.PCR扩增得到其目的片段;构建的重组质粒经PCR和测序证实插入片段为目的基因,测序结果与Genbank上登录序列完全一致;SDS-PAGE结果显示,在IPTG诱导下,对诱导表达条件进行系列的优化后,分别表达了相对分子量(Mr)与预测分子量相近的可溶性蛋白。重组蛋白经GST树脂纯化后,免疫雌性BALB/c小鼠,收集血清,抗CPSIT0930、CPSIT0767、CPSIT0749抗体效价为1:16000,抗CPSIT0580、CPSIT0420效价为1:8000。IFA进行细胞内定位发现CPSIT0930、 CPSIT0767、CPSIT0749、CPSIT0580、CPSIT0420均定位于包涵体内。除CPSIT0767在Cps感染后48h才开始表达外,其余蛋白均在感染后2h开始表达,8h后表达停止。结论1.CPSIT0930、CPSIT0767、CPSIT0749、CPSIT0580、CPSIT0420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2. CPSIT0930、CPSIT0767、CPSIT0749、CPSIT0580、CPSIT0420蛋白在Cps感染细胞中定位于包涵体内;3. CPSIT0930、CPSIT0749、CPSIT0580、CPSIT0420蛋白在Cps感染早期表达。
其他文献
为研究白细胞介素12(IL-12)对结核病DNA疫苗诱导小鼠产生免疫应答及其保护效应的影响,探索提高DNA疫苗效应的方法,本实验将小鼠IL-12真核表达载体(pIL-12)分别与编码结核分支杆
无需特殊眼镜的3D电视距离进入市场还相差很远。今年伊始,电视生产商和节目制作者开始大力推广3D电视,他们希望能
目的:探讨肼致心肌成纤维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观察外源性NADH的抗肼毒作用。 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乳鼠(1-3天)心肌成纤维细胞,细胞分四组:正常组(对照组)、肼损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