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以TJW7等23种成膜材料、乙二醇等60种助剂、咪鲜胺等15种农药、萘乙酸和锌等1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微肥为试验材料,研制浸种型水稻种衣剂(宏力水稻种衣剂);第二部分以威优46等为试验材料,研究浸种型水稻种衣剂活性成分缓释、进入苗体及其在苗体内含量变化等基本规律;第三部分以金优402等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测试、室外育秧以及大田栽培试验,研究浸种型水稻种衣剂的生物学效应。获得以下主要结论: 1、浸种型水稻种衣剂的成膜剂选用的成膜材料TJW7、JHW3和QWY3,按质量比2:1:1复配作为复合成膜剂,其性能优于单一成膜剂,可以克服单一成膜剂衣膜溶于水或衣膜无膜孔道等缺点。配套助剂选用FM、IW、辛醇、乙二醇、泥泊金甲酯和酸性红B时种衣剂综合性能最佳。 2、种衣剂的杀菌剂、杀虫剂分别选用咪鲜胺和吡虫啉,按4:9复配,对苗期病虫害防效明显。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微量元素肥料分别选用萘乙酸、吲哚丁酸、芸苔素内酯、DCPTA、烯效唑、多效唑和铜、锌、锰、钼时,对促控秧苗生长,提高秧苗综合素质及抗逆境能力等效果明显。 3、浸种型水稻种衣剂成膜性好,包衣均匀、脱落率低,所成衣膜遇水只吸胀而不溶解,浸种(25℃,48h)时衣膜内活性成分平均溶失率小于8.0%;包衣种子能按常规法浸种催芽后水育、旱育或直播,符合农民的栽培习惯。所成衣膜具有纳米级膜孔(平均孔径0.22um,密度1.6X104孔/m㎡),透气透水性好,既保证了种子正常萌发所需水份和氧气,又为活性成分的缓释奠定了基础。克服了现有水稻种衣剂衣膜易溶于水、活性成分在浸种时损失大、持效期短,以及衣膜无孔道、透水透气性差、包衣种子发芽慢、发芽率低等致命缺点。其综合性能明显优于瑞土产适乐时和国产同类种衣剂。 4、衣膜内活性成分主要是通过膜孔道缓释的,其缓释率、缓释速度与活性成分的性质及其在种衣剂中的浓度等因素有关。缓释率大小次序:镁>锌>吡虫啉>多效唑。缓释出的活性成分既可通过根系吸收、也可通过种胚吸收进入苗体,被植株内吸传导到 至未施药的地上部,发挥其作用。5、包衣种子播种后60天内,进入苗体的活性成分含量随时间增加而逐渐下降,但其在 苗体中的总量不断增加,表明植株一直在从衣膜内吸收、运转活性成分,且这种吸 收作用大于活性成分在植株体内的降解作用,活性成分持效期长。6、种子包衣处理明显提高苗体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等与抗逆境 能力有关的酶活性,以及脯氨酸、可溶性糖的含量,为增强秧苗的抗逆境能力奠定 啄 了生理学基础。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提高 17.0%~ 26.3%、70%~10二%和1.l%~1.7%,脯氨酸含量提高61.l%~166%。7、种子包衣处理明显提高苗体叼跺乙酸和赤霉素GA的含量,降低脱落酸含量,为促 进种子发芽和秧苗生长、防止叶片衰老、提高秧苗素质及成秧率等奠定了生理学基 础。呀跺乙酸、赤霉素GA3含量分别提高19.2o~25.9o和32.2%~50.0o,脱落酸 降低 5石%~15乃%。8、种子包衣处理明显促进秧苗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增加叶绿素含量,促进地上部干 物质积累,提高秧苗综合素质与成秧率。叶绿素含量和 36P的吸收量分别提高 18.7%~ 98.3%和18.3%~51.6o,早稻和晚稻成秧率分别提高8.5O~15.5%和8.6O~13.9O。 .9、种子包衣处理主要通过增加有效穗数来提高产量。早稻增产 5.l%~8石%,晚稻增产 5.3%~吕.3%,在杂交品种上表现更明显。10、种子包衣处理有效防治苗期病虫害,苗期不必施药。对接种恶苗病的防效达100%, 极显著优于了强氯精和国内同类种衣剂处理。对恶苗病、立枯病、稻蓟马和稻飞虱 的防效分别为94.7%~100%、85.l%~97.8%、83刀%~94.9%和74.2%~90.2%。11、浸种型水稻种衣剂产品毒性低、异味小,包衣种子可安全贮存8个月左右,克服了 现有大多数水稻种衣剂毒性大、环境污染重、包衣种子只能贮存3个月左右等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