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时代的变化,课程改革也逐渐进入深水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改革的大潮中也要不断寻找自身出路。受各方因素影响,在传统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出现的学生动机不足、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有待改善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成为制约课程发展的障碍。经过学者们不断的尝试和探索,学习共同体理论逐渐被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本文立足于文献研究和现状调查,在明确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现状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后,探讨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构建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共同体的方法,提出共同体的形成策略并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以期能够充实学习共同体理论,并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摸索新的路径,为相关教育教学研究积累经验。本文首先对文献进行研究,掌握了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使本研究明确了自身研究定位,为本研究的各项工作提供了前人的研究经验。同时,总结了学习共同体的内涵、特点及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启发,并将学习共同体与传统教学中的有关概念进行了对比分析。之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现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现状,结果发现学习共同体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接着,本研究从社会网络视角来构建学习共同体。该研究以53名高一学生为对象,在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后,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频次矩阵和相似矩阵,进而得到学习者中心度网络和凝聚子群,最终构建出学习共同体群组。再对各个群组的结构参数进行统计分析,掌握群组内部情况。结合相关理论和教学现状,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共同体的形成策略,进而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该策略。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构建学习共同体可为有效解决传统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问题提供新的思路。(2)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共同体的形成策略有激发学习动机;成员间形成紧密的互助、协作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文化;教师需要提供足够的学习支持。(3)学习共同体的优点在于能够调动学习积极性、改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参与感和获得感等;缺点在于:不同群组之间任务完成质量差异大;同一群组内不同成员的活跃程度及学习成绩有较大区别;各群组成员角色作用发挥有限等。本研究丰富了学习共同体与信息技术课程融合的理论研究,并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