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某种程度上讲,九十年代以来出现的世界性重大金融事件和金融风波都与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债权有关,这些不良债权的大量存在严重危及了银行金融机构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不良债权问题已引起各国政府、银行家、理论实务工作者等社会各个阶层的高度重视。我国虽然由于资本市场尚未开放等原因,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未受到太大的冲击,但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问题也已达到危及整个银行金融机构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基础的程度,成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障碍。所以,我国政府、银行界和金融理论界已经把处理银行不良债权问题,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问题作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必要环节。本文的中心内容是围绕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债权的形成原因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防范和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债权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我们的一些对策建议。从文体结构上看,本文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共四章,探讨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债权的成因,分别说明了商业银行不良债权的一些相关问题,以及不良债权产生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内生原因、转轨时期的体制原因和产权制度残缺造成的根本原因。这一部分旨在通过对不良债权形成原因的分析,为第二部分的防范和化解提供参考依据。第二部分共两章,考察了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债权防范和化解的措施,主要是对当前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下面对这六章的内容分别予以简要说明。第一章是对商业银行不良债权相关问题的介绍。首先从风险的角度对商业银行不良债权的概念进行界定,这种定义方式不仅能适应银行风险管理的需要,而且能够较为准确地计算银行不良债权的规模和反映银行资产的质量。其次,再从不同的角度对银行不良债权予以分类,从期限角度可分为三类,即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帐贷款;从风险角度可分为五类,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最后,运<WP=3>用统计数据说明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债权的现状,并从不良债权与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不良债权与经济增长、不良债权与制度创新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巨额不良债权存在的危害性,从而可看出当前处理不良债权的迫切性,为第二部分防范和化解不良债权作铺垫。第二章是以市场经济为参照系,探讨商业银行不良债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内生原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逐渐成为一个专门从事货币商品经营的中介机构,它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风险,这就决定了商业银行本身具有产生不良债权的必然性。然而,除了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之外,商业银行自身还具有特殊的经营特点,它必须遵循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经营原则,而其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又常常使资金流向高风险、高收益的领域,即具有为了盈利性而牺牲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偏好,从而增加了银行的风险因素,提高了银行不良债权产生的可能性。另外,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的不对称性也是造成商业银行不良债权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中,由于价值转移是单方面的,价值让渡和价值补偿是两个分离的过程,银行与经济主体之间建立的债权债务关系中必然包含着一些不确定因素,而这些不确定因素正是商业银行不良债权产生的重要原因。第三章是分析转轨时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债权产生的体制原因。一般来说,经济体制转轨国家的商业银行不良债权的产生,既有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内生原因,又有其体制转轨过程中特有的制度性诱因。这一章即以制度变迁为背景,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债权产生的体制原因。首先,分析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经济行为主体的利益矛盾和由此带来的国民经济运行低效率,而这种低效率必然造成财政资金不能及时回流,形成财政资金投入的效率损失。正是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运行的低效率促使了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措施的出台。而随着体制变迁过程中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社会储蓄主体和投资主体相分离,经济运行的主体角色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企业和居民可支配收入份额迅速增加,财政对经济调控能力减弱,金融系统尤其是银行的地位显著加强,从而必然导致原有体制下利益矛盾也发生相应转化。但与此同时,金融体制改革相对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WP=4>的滞后,又使得国有商业银行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还未形成真正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其运行方式表现为一种“双重控制”方式,基层银行往往被迫发放大量有去无回的贷款,造成不良贷款大量增加。为了进一步弄清体制转轨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债权究竟是如何产生的,我们还对转轨时期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和财政等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第四章是从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的角度分析银行不良债权产生的原因。由于产权制度决定了治理结构,而治理结构又决定了银行在其经营过程中的行为及其行为绩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债权的产生正是与其产权制度的残缺密不可分。这一章在先对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内涵和功能、治理结构和产权效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