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 SPARC)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s-2, MMP-2)在脑膜瘤中的表达,探讨SPARC和MMP-2与脑膜瘤发生、恶性转化和侵袭性的关系,为脑膜瘤的诊断、治疗与预后估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和实验分组:随机抽取2006年7月至2009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外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脑膜瘤标本62例为研究对象,排除明显内外科疾病,术前未经任何治疗,全部病例均为首次手术,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诊断;随机抽取2009年1月至8月收治颅脑损伤患者行急诊开颅手术内减压切除脑膜组织标本20例为对照组,均无肿瘤病史。将研究对象分组:(1)脑膜瘤组:根据2000年WHO脑膜瘤国际组织学分类法将脑膜瘤组分为:1)WHOI级组45例:①侵袭性脑膜瘤组14例;②非侵袭脑膜瘤组31例;2)WHOII级组11例;3)WHOIII组6例。(2)正常脑膜对照组20例。2、SPARC和MMP-2的测定:采用免疫组化S-P(streptavidin-peroseidase)方法,检测SPARC和MMP-2在脑膜瘤中的表达。采用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分析系统进行免疫组化检测,以细胞质和(或)胞膜出现棕色颗粒为准,选取阳性细胞数较多的区域随意检测5个高倍视野(×400),分析阳性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百分比。结果1、正常对照组,SPARC的表达(+)5例,(一)15例。脑膜瘤组,WHOI级脑膜瘤组,SPARC的表达(+-+++)26例,(一)19例;WHOⅡ级脑膜瘤组,SPARC的表达(+-+++)10例,(一) 1例;WHOⅢ级脑膜瘤组,SPARC的表达(+-+++)6例,(一)0例。SPARC在脑膜瘤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368,P=0.001)。在不同级别脑膜瘤组,SPARC的表达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603,P=0.022)。2、WHOI级脑膜瘤组,侵袭性脑膜瘤组SPARC表达(+-+++)13例,(一)1例;非侵袭性脑膜瘤组SPARC表达(+)13例、(一)18例;侵袭性脑膜瘤组SPARC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9.067,P=0.001)。3、正常对照组,MMP-2的表达(+)4例,(一)16例。WHOI脑膜瘤组,MMP-2的表达(+-+++)24例,(一)21例;WHOⅡ脑膜瘤组,MMP-2的表达(+-+++)9例,(一)2例;WHOⅣ脑膜瘤组,MMP-2的表达(+-+++)6例,(一)0例。脑膜瘤组MMP-2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160,P=0.001);在不同级别脑膜瘤组,MMP-2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991,P=0.030)。4、WHOI级脑膜瘤组,侵袭性脑膜瘤组MMP-2(+-+++)12例,(一)2例;非侵袭性脑膜瘤组MMP-2(+-++)10例、(一)21例。侵袭性脑膜瘤组MMP-2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841,P=0.030)。5、在脑膜瘤组,SPARC与MMP-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13,P=0.000);WHOI级侵袭性脑膜瘤组,SPARC与MMP-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96,P=0.000)。结论1、SPARC和MMP-2在脑膜瘤中的表达明显升高,随脑膜瘤病理级别的升高,SPARC和MMP-2的表达逐渐增强;在WHOI级脑膜瘤中,二者在侵袭性脑膜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脑膜瘤的表达;二者可能在脑膜瘤的发生、恶性转化及侵袭行为中起重要作用。2、SPARC和MMP-2在脑膜瘤中的表达正相关,二者可能在脑膜瘤的发生、发展及恶性变等方面存在密切的联系。3、在侵袭性(WHOI)脑膜瘤中,SPARC和MMP-2的表达呈正相关,可能通过相互协同作用增强脑膜瘤的侵袭能力,对两个指标的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侵袭性(WHOI)脑膜瘤的客观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