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有序纤维增强材料场辅助3D/4D打印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_dra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长期优胜劣汰,生物材料进化出许多人工材料难以比拟的卓越性能,如轻而强、强而韧及自适应等。生物材料的核心特征是高效率,能以最小的物质消耗,获得最优化的性能,实现超高的比强度。为了实现高效增强,生物材料采用的构建策略往往是选择性的增强(特定区域、方向性和特定指标),从而减轻重量提高效率。与人造材料依靠成分固有特性不同,生物往往采用材料内部微结构设计实现性能的调控。结构设计赋予材料各向异性和选择性增强特性,从而产生几乎无穷多的变化来满足纷繁多样的性能和功能需要。发展高效仿生材料,需要学习生物材料根据工况和服役条件利用材料结构选择性增强材料特性的策略。生物材料的结构由各种增强单元(多糖纤维、矿物层片等)组成,以精巧的结构设计形成复杂的空间排列,如纤维螺旋排列的人字形结构、层片累积的砖泥结构等。传统制造手段主要是塑造材料外部形状,缺少对材料内部组织的调控能力,很难制造复杂的空间变化有序排列的仿生材料。由于其自下而上的逐点添加材料累积成型的特点,3D打印技术除了可以制备复杂几何形状外,还具有对材料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控能力。3D打印材料的性质在打印过程中形成,该特性使利用工艺参数调控材料内部组织结构获得所需性能成为可能。4D打印是3D打印的智能材料结构,在适当的外部激励下(如温度、光照和湿度等)可以产生预先编程的几何形状或理化性质的改变。如何控制4D打印预编程变化,是4D打印技术的关键。借鉴生物运用材料组织结构控制变形的方法,如松塔利用定向纤维产生各向异性实现鳞片的开合,是4D打印编程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场组装技术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开发了用于仿生有序结构材料制造的3D和4D打印工艺,包括基于光固化和粉末床工艺的磁场组装3D打印工艺、流场组装3D打印工艺以及挤出式流场组装3D打印工艺,并研究了打印参数、材料性质对增强粒子定向性能的影响,获得了优化的工艺参数和打印材料配方。运用开发的打印技术和仿生设计策略,打印了仿生结构启发的增强材料和变形材料。同时,研究了3D打印仿生结构增强材料力学性能、变形特性与材料内部组织结构和打印参数之间的关系,为制备仿生材料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并为进一步探索和验证生物材料的结构-性能关系提供了基于试验的科学理论依据。本文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1)以探索和验证生物材料的结构-性能关系为目的,针对不同的材料系统和目标结构,分别开发了基于光固化工艺的磁场组装、流场组装3D打印工艺及挤出式流场组装3D打印工艺,并分别对三种工艺的成型原理、系统组成和工艺流程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其中,磁场组装4D打印工艺定向自由度大、定向精度高,但仅适用于磁响应粒子。在磁场的动态诱导作用下,增强粒子可以根据磁场运动形成可调取向程度和取向角度的排列。试验探索了磁场强度、打印层厚与纤维定向程度的关系并进行了定量表征;粉末床流场组装3D打印工艺适用于固含量较高的黏稠材料,在刮刀机械诱导的作用下,增强粒子可沿运动方向定向排列。试验探索了该工艺层厚、增强粒子含量与粒子定向程度的关系并进行了定量表征;流场组装3D打印工艺可利用针头内壁的剪切诱导力使粒子定向,无需对粒子功能化处理且定向程度和精度较高,在挤出过程中可使聚合物晶畴由无序随机分布变为有序定向排列。试验探索了打印速度、打印气压和针头直径对打印样条直径的影响,并定量表征了针头直径和粒子定向程度的关系;(2)采用粉末床流场组装3D打印工艺,制备了机械仿生结构材料,研究了材料机械特性和仿生结构设计之间的关系。该工艺可以通过流场的动态诱导作用来调控局部微结构,具有高效率、材料选择范围广等优点。粒子不需要功能化(磁化、极化等),并可打印高黏度、高固含物材料。采用数学模型分析了纤维在机械诱导定向过程中的剪切原理,确定了材料层厚、纤维长径比、纤维含量等参数对纤维取向程度的影响规律。以具有高抗冲击特性的螳螂虾钳部正弦和人字形结构为蓝本进行仿生设计,运用粉末床流场组装3D打印技术及纤维增强材料制造了仿生机械增强材料。研究了纤维含量、纤维长径比及排列结构对材料压缩特性和抗冲击性能的影响,揭示了纤维空间排列与材料机械特性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有序微结构增强材料的仿生设计方法;(3)采用粉末床磁场组装4D打印工艺,制备了仿生变形结构材料,研究了仿生结构设计与变形特性之间的关系。该工艺可以通过磁场的动态诱导作用来调节磁性纤维局部微结构,具有定向程度大、精度高等优点,可实现纤维排列方向动态可控、取向程度无级可调。研究讨论了磁条高度、磁条移动路径与纤维定向程度、取向方向之间的关系,并用数学模型与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为设计局部各向异性的仿生材料提供了设计依据。以受环境刺激产生动态变化的松塔鳞片、麦芒、软木树枝等生物原型进行仿生设计,运用磁场组装4D打印工艺及智能响应材料制造了包含仿生结构设计的形状记忆材料。研究了纤维排列角度和定向程度对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应力驱动变形和形状记忆特性的影响,建立了仿生结构设计和形状记忆特性之间的内在关系。运用纤维结构与变形特性的关系,4D打印了自闭合花朵、顺序展开机械手及梯度展开触手等试样,为4D打印在软体机器人的精确控制、药物载体的顺序释放和卫星的智能展开等领域提供了理论依据;(4)采用挤出式流场组装4D打印工艺,制备了仿生变形结构材料,研究了仿生结构设计、工艺参数与变形特性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变工艺参数4D打印方法,即在打印过程中通过改变打印参数来调控材料性质。该方法只使用单一材料就可以实现对材料性质的局部调控,并可以产生梯度结构和渐变性能。试验探索了工艺参数、仿生结构与液晶弹性体材料的液晶单畴定向程度及打印试样变形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打印速度对液晶定向程度产生显著影响,速度越高定向程度越大;打印路径决定液晶弹性体变形方式,通过打印路径的设计,可产生弯曲、扭转和卷曲等变形。研究采用了两种理论模型解析了打印速度调控变形的内在机制。此外,通过调整特定区域的打印速度的分布和打印路径的设计,实现了多种形式的变形,如突弹跳变、自组装和自振荡等。利用梯度的打印速度编程实现了对性能的渐变控制,如蛇形卷曲等。运用试验与仿真相结合,对多种变形的试验结果进行了进一步验证。运用打印参数控制4D打印的方法,利用了4D打印工艺的固有特性,拓展了4D打印编程空间。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注重党的制度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历程中,不断加强自身的制度建设,通过党的伟大自我革命领导和推进伟大社会革命,逐步建立起一套加强党的建设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党的建设进入到制度化、法治化和现代化的新境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之前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开始构建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推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并重,党内法规制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堪称人类政治思想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不仅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而且建立和发展了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理论是专门研究无产阶级政党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体系,它以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活动为发展动力,既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也包括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党的领导人的科学论述,既包括党的发展历程,也包括党的
佛教是辽朝的主流宗教信仰。佛教在辽朝的发展有着自身的特点,并对辽朝诸多领域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此文主要以辽朝佛教自身的发展脉络、面貌、特点、影响以及在辽朝流行并产生重大影响的佛教观念为研究对象,探讨辽朝佛教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独特之处及历史意义。全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五章。在绪论中,主要通过梳理学术史,总结前人研究尚存在的薄弱之处,并对全文的创新点、难点以及写作思路进行说明。第一章,辽朝佛
陈梦家(1911.4-1966.9),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诗人。在古文字学的诸多分支学科中,陈梦家留下了一批极具分量的学术著作,尤以甲骨学领域的《殷虚卜辞综述》最为系统全面。该书闳中肆外,在总结前人意见的基础上创立己说,全面消化了当时所见的甲骨材料,基本构建起了甲骨学学科框架,代表了陈梦家甲骨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和最终成果。本研究以《殷虚卜辞综述》为中心,参照陈梦家的其他甲骨学、历史考古学论
中华民族历来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时积淀出无数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但在数千年的封建思想浸染下,传统的文学、戏剧、美术、音乐、舞蹈等文艺作品在其内容上均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暴力、愚昧、迷信、色情等诸多封建落后因素。这些封建落后的思想异质同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新中国及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完全疏离的,必然要受到整饬与改造,使其纳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轨道,重塑民族国家理想,巩固新生
本论文试图对“70后”作家的小城镇叙事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从70后作家小城镇叙事的发生入手,对小城叙事进行比较全面的梳理和分析,指出其历史价值和文学意义,也关注其小城镇叙事表现出来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即“70后”作家的小城镇叙事对中国当代社会“城镇化”的文学呈现、记录以及这一过程中折射出的复杂多样的人文体验、美学特征。第一章,着重考察“70后”作家成长背景。小城镇是相当一部分“70后”作家少年
在中国电影发展的历程中,犯罪题材电影无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以来,内地犯罪题材电影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自我突破,同时学习、借鉴美国好莱坞犯罪题材电影和韩国犯罪题材电影,逐渐在犯罪心理类型、人物心理表征、视听语言表达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风格。电影符号学创始人克里斯蒂安·麦茨继承和发扬了弗洛伊德的观点,他认为电影是梦的映射,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可以通过观赏电影得以释放。在内地犯罪题材电影作品中,
谈及“寻根”,阿城似乎成为一枚标志符号,而这一成就的高峰,却一叶障目般消弭了其多元的意义。众所周知,阿城的相关研究几乎是伴随着《棋王》的横空出世而渐入高潮,一直延续至今。然而,除杨肖著有一本《阿城论》的专著外,大部分均为评论文章、硕士论文,至今未有以阿城为对象的博士研究论文。通过对此前的研究文论进行梳理,可以明显发觉,学者们对阿城的创作研究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存有许多空白和不足。例如,研究资料的局限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职办学规模迅速扩大,高职的功能呈现多样化趋势,高职的管理问题变得复杂和多样。高职学生的学习管理系统是为实现高职目标的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习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高职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高职要想在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学习管理上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管理,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碎片化学习管理系统的构建已经势在必行。
金纳米材料由于独特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荧光等光学性质,在分析检测与传感、生物标记、生物成像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价值。蛋白质是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常用来合成金纳米材料,其中牛血清白蛋白(BSA)因其价廉易得、功能基团丰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被视为最理想的合成金纳米材料的配体之一。本论文利用BSA辅助合成了多种金纳米材料,系统地研究了BSA在合成中的作用机制,调控了金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并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