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人的解放”,即人摆脱来自盲目的自然力、社会关系以及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进入更加有利于充分发挥人的自由自觉性、创造性和社会性的境地。实现人的解放,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宗旨,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学说”,即对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解放问题的思想、观点的总称。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受诸多因素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只是、也只能够提出人的解放的基本原理、原则。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探索实现本国人民“人的解放”的现实途径时,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学说的基本原理、原则与本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而不能教条主义地照搬套用。只有这样,才能找到一条切实有效的实现本国人民解放的道路。所谓“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学说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解放问题的基本原理、原则与中国人民人的解放事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切合中国人民人的解放事业的具体实际、具有中国特色、能够胜利推进中国人民人的解放事业的理论和实践方略来。作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自己思想和行动的理论基础,以彻底全面地实现广大中国人民的解放为根本目标,在理论和实践双重维度上把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学说的基本原理、原则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战胜了种种艰难险阻,虽历经曲折却不断向前,赢得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人的解放,进而在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征程上不断谱写出举世公认的辉煌篇章。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实质上也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学说中国化的历史。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广大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和实行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民族权利和国内政治上实现了中国人民的基本解放。但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复杂原因,第一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在带领全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遭受了严重的挫折,未能找到一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效实现中国人民人的全面解放和发展的有效途径,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学说的中国化在艰难中曲折前进。在深入总结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共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与中国特殊的具体国情紧密结合起来,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这一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学说中国化的历史新纪元: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富民强国,使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的理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现实条件下得以逐步体现,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阶段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学说中国化的成功之道。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坚定不移地坚持走由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基本治国理念有机结合起来,提出和实践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的解放目标直接转化为现实社会主义中国的治国理念和社会发展目标,从而把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学说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推进到了一个具有理念和实践双重自觉性的历史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第四代领导集体,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继续致力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的同时,审时度势,进一步解放思想,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及时提出了以“以人为本”为其实质和核心的科学发展观,以及旨在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系列经济、政治、文化举措,使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学说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步入更加自觉和深入的历史发展阶段。上述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学说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包含着丰富而又深刻的历史经验,其中的根本经验至少有三。首先,实现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始终,构成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精神实质,是为胜利推进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学说中国化所必须具备的思想认识前提。其次,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学说中国化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正确思想路线,时刻注意把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解放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学说中国化的主观和客观要求。再次,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学说中国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学说中国化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方略。本选题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依据中共中央四代领导集体的有关理论与实践,对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学说中国化的基本历程做出比较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对这一历程中体现出的基本经验予以比较深入的探讨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