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芒草属的系统学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aiwe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芒草属Aristida L.属于禾本科,约300个种,广泛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的干旱地区.中国产约10种.由于三芒草属独特的形态学特征和叶解剖学特征,三芒草属的系统学位置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 本文从叶表皮微形态、颖果形态特征、分子系统学等方面进行研究,试图为三芒草属的系统学地位提供新的证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叶表皮微形态方面,利用光学显微镜对三芒草属及芦竹亚科、画眉草亚科、早熟禾亚科、黍亚科和稻亚科的代表属进行观察研究.根据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将其分为2大类型,即类型Ⅰ、类型Ⅱ,其中类型Ⅰ又分为2个亚型a、b,类型Ⅱ又分为3个亚型,即c、d、e.结果表明,三芒草属除具备了长细胞和气孔器细胞的基本特征外,其硅质体为黍型,与黍亚科、稻亚科的硅质体属于同一类型,均为哑铃形,而芦竹亚科也有哑铃形的硅质体;三芒草属的其它特征如刺毛、微毛,乳突等与画眉草亚科、芦竹亚科、黍亚科都有共同之处.因此从叶表皮特征来看,三芒草属的系统学关系比较特殊,与这几个亚科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兼有这几个亚科的共同特征,认为无论将三芒草属放在芦竹亚科还是画眉草亚科,都不合适. 颖果形态方面,利用解剖镜对三芒草属及芦竹亚科、画眉草亚科、黍亚科、早熟禾亚科和稻亚科的代表属植物进行观察研究,根据腹面特征和种脐形态将所观察的类群分为三种类型,五个亚型,即类型Ⅰ、类型Ⅱ、类型Ⅲ,其中类型Ⅰ分为2个亚型,类型Ⅲ分为3个亚型.结果表明三芒草属的大多特征与早熟禾亚科针茅族的针茅属、芨芨草属、落芒草属的颖果形态特征比较相似,而胚比数值和种脐形态也与芦竹亚科相近,说明三芒草属的系统学位置比较特殊,与其它亚科的代表属颖果形态不是截然分开的,成为类群间联系的纽带和演化中的过渡桥梁. 分子系统学方面,采用核基因ITS序列和叶绿体tmL-F基因序列对三芒草属及近缘属进行分析.结果显示,ITS序列和tmL-F序列将三芒草属及近缘属植物明显地分为2大姊妹支Ⅰ和Ⅱ,支Ⅰ又分为4个姐妹分支A、B、C、D.其中分支A、B、C与传统分类上的画眉草亚科、黍亚科、芦竹亚科相一致, 而三芒草属支,即D分支与A分子、B分子、C分子很明显的聚为4个姐妹支,研究结果表明三芒草属应该从芦竹亚科或画眉草亚科中分出来,成立三芒草亚科.从叶表皮微形态、颖果形态及结合分子系统学等证据,本文研究结果认为应将三芒草属升为亚科水平,成立三芒草亚科,与画眉草亚科、芦竹亚科及黍亚科的系统关系为姐妹群关系.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搭石》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对SOSS1复合体组装及ssDNA识别的结构基础进行了研究。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s,DSBs)可导致基因组重排和细胞死亡,是最具有细胞毒性的DNA损伤形式之一。有缺
摘要:从总体上来说,男女生智力发展的方向是不同的,大多数的男生理科好,文科差,而女生文科好理科要差点。男女学生存在这种文理科的差距,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一点就是先天的遗传生理因素的差别,其次还跟人的性格、爱好有关,我们都知道,就总体而言,男生要好动些,喜欢球类运动,而女生要静些,不太爱运动,我认为这些都会影响他们智力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智力发展方向;文科;理科;大脑;性格;爱好;运动  几乎每
学位
猪瘟是一种传播性很强、致死率极高的热性传染病之一,它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CSFV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黄病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开展的主阵地.优质高效的课堂对于学生而言,不仅心旷神怡,而且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实现
学位
初见义乌市城镇职校,我惊讶于它优美的环境、新颖的建筑、恢宏的气势.眼前的流光溢彩,让你很难想像十多年前它可怜的旧模样.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校今日成为现代化职教的龙头,
《书法》杂志三十八岁了,已近不惑之年。我六十岁了,已进入了花甲之年。近日,在浏览翻阅我挚爱已久的《书法》杂志时,看到了一则《我与书法征稿启事》,勾起了我三十八年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