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车辆运行的减速带振动能量回收方法研究

来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速公路发展,在车流量集中的地区为了安全常会设置减速带装置,车辆通过减速带时的相互作用会带来振动或冲击,这种机械能一般转化成为热能消散。基于再生能源和可持续的出发点,通过分析减速带荷载和环境的特点,充分利用冲击载荷的大激励提出一种利用减速带发电的机电耦合方法,可以为减速带周边小功率用电设备提供备用能源。通过建立车辆—减速带—压电耦合动力学模型仿真得到系统力学响应特性;建立钹式压电换能器的机电耦合模型,得到力学特性与电学特性相互之间关系,得到减速带振动发电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对整体构造动力学模型并进行算法解耦,得到仿真输出特性并设计制造装置进行了实验验证。首先对减速带振动的激励源包括减速带本身和路面不平顺进行研究,基于橡胶减速带建立了其时域模型;对比了各类路面谱求解法的区别,基于谐波叠加法,通过傅里叶变换结合C级道路功率谱密度进行仿真反演,得到路面不平顺时域上的位移特性,并将其和减速带时域位移一起作为系统动力学模型力学响应输入。研究了车辆—减速—压电振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利用车辆—道路耦合系统动力学知识,分析车辆和减速带耦合振动的特点,将减速带和压电模块分别等效为一个包括质量,阻尼和刚度的独立系统,建立多自由度动力学模型。根据车速不同分为冲击和振动分别进行车辆—减速带数学模型建立,并采取振动模型建模车辆—减速带—压电系统,研究其动力学方程和解模算法。研究减速带机电耦合的电学输出特点,选取钹型压电振子作为压电结构,基于第一类和第四类压电方程对钹型压电结构进行力学位移和压电特性分析,并对比仿真分析了单体和级联压电组的模态响应特点和屈服强度,完成了减速带振动能量回收系统建模。对减速带振动能量回收进行实验制备和验证,利用减速带振动试验装置和第四章仿真结果对比,选取包括5个钹式压电振子组成的级联叠堆,外接不同负载电阻和开路条件下利用设计制造好的压电换能器进行了道路实验。理论仿真和实验数据误差较小,证明了减速带振动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的可行性以及建模仿真的正确性。理论研究显示,钹式压电振子振动位移和受载具有显著脉冲特点。初步设计和制备减速带振动能量回收试验装置,实验数据显示,5个钹型压电振子组在科鲁兹汽车2 m/s行驶通过情况下的开路输出最大电压达到165V~175V,最优负载情况下输出229mW,接近理论仿真结果。本文研究了利用内置压电换能器的减速带振动能量回收的新方法,为减速带振动能量回收建模、实验和后续存储建立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对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三严三实"是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
<正>2001年国际疼痛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对疼痛(pain)的定义是: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主观感受,伴有现存的和潜在的组
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范畴。本研究选取北京市357名在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考察其职业价值观。研究结果表明,(1)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更重视职业内在价值和
本文着重探讨了《白鹿原》的主人公白嘉轩的形象 ,分析了白嘉轩的父子观、女性观以及他的人生观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论述 ,揭示了这一人物形象所蕴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客观而
<正>宏观经济与物流产业均将进入中速增长阶段,这对物流装备业的影响很大。预计未来物流装备业需求热点仍将主要集中于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电力物流、服装物流、物资管理、
讲、练、评是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三大环节。要切实抓好讲、练、评三环节,正确地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讲课起点要高,知识传授力争到位;练习讲求实效,习题
点饱和突变技术是蛋白质工程中的一门新兴技术,它通过对目的蛋白的编码基因进行改造,短时间内获取靶位点氨基酸分别被其它19种氨基酸替代的突变子。此技术不仅是蛋白质定向改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管理方式都有了新的革新,不再是纯人工管理;采用了数字化、信息化的系统进行管理。不但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而且提升了管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从"形象思维"角度楔入,可鉴《西方美学史》相对于鲍桑葵、李斯托威尔的同类著述的特点在于,朱光潜颇讲究学术史的"洋为中用"。正是这一国家意识,导致朱著于某种程度上,是在借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当代中国国有企业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期,不断调整企业内部机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政治、经济、法制、社会环境。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