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以来重农思想演变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y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以来的重农思想是1840年以后,在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中国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国门大开后的西学东渐,使得以重本抑末为核心的传统农本观念受到冲击。传统的农本思想遭到沉重打击,开始向近代新的重农思想发展,它本身发展、演变的过程以及它对中国当代生产方式所作出的理论探讨清晰表明,它对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选题的背景、目的及其意义,对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作了归纳,总结了学术界的主要研究成果,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并对本文的研究范围作了界定,展示了论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着重论述了中国传统农本思想。分析了它产生的社会背景;从财富观念、社会稳定、富国强兵的角度分析了古代传统农本思想的内涵;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谈了古代农本思想的影响和作用。农本思想发端于夏、商、周,形成于春秋战国,在此后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一直是我国社会主要的经济思想,封建统治者一直都从财富观念、国家稳定、富国强兵三方面来强调农业的重要性,有效地巩固着“士农工商”的秩序结构,制约着整个社会内部的均衡发展。农业是根本,是唯一,要重视,要发展,商业是末,必须抑制。这样的农本思想贯穿着二十世纪以前中国的经济思想史,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进程中,起到了巨大而又复杂的历史作用。其中既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第三部分纵向梳理了近代重农思想的形成与演变过程。把它放到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这一历史大背景中,传统农本思想从鸦片战争后重商主义崛起而开始终结,由农本商末到农商并举,并最终形成了近代的重农思想,经历了一个由“农本”到“重农”的过程。中国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国门大开后的西学东渐,使得以重本抑末为核心的传统农本观念受到冲击。随着世局变化,重商主义的崛起和人们对产业观念的变革,过去的“农本商末”已经变成“农商并举”,并且同时改良长期以来古代社会传统的农业思想,强调重农的同时将商业提高到和农业同样重要的地位,传统的农本思想转变为近代的重农思想转变。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观念的藩篱,顺应了近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农业仍然被放在首位,但是已经不是立国,强国唯一的根本了,也不再固守着陈旧落后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力图在农业中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借以促使中国农业产生实质性的飞跃,转变为近代农业。第四部分以重农思想在当代的发展为主线,在对民国时期关于“以农立国”还是“以工立国”的论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突显重农思想进一步的演变。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党和
其他文献
<正>0引言Ⅰ型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tosisⅠ,NF1),也称Von Recklinghausen病或周围型神经纤维瘤病。它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病,发病率约1/3 000~1/3 500[1],其中50%的
企业的凝聚力,笔者以为是指企业及其行为对员工产生的吸引力的程度.一个凝聚力强的企业,其员工一定紧紧围绕企业目标,精诚团结,互相信任,互相协作,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积极向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高校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2010年度首都高校学生发展状况调查问卷在北京大学的统计数据,分析和评估了高校第二课堂对学生创新素质
毛泽东文艺思想对于 2 0世纪 4 0年代以后中国文艺的发展 ,其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 ,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基础 ,它汲取了丰厚的
二流子的出现是一个现代性事件,赢利型经纪的出现,使得传统乡村社会解体。本文通过分析当代文学中的二流子改造的叙事,考察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乡村社会改造的经验,以及在改造
“立德树人,以德兴教”,已经成为新形势德育教育的必由之路。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存在着渐进性与内化性,因此,德育教育的达成必须经达一个潜移默化的渐进与内化过程;同时,心理教
随着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复杂难开采的低品味储量比重不断上升,经济有效开发难度逐步加大。水平井技术是降低单位产能建设投资、提高开发效益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为
<正>或许除了质量专业人士之外,没有人真正关心持续改进这一理论。作为专业人员,我们往往会在不经意间融入自己的职业领域,然后与世隔绝。我所在的公司规模很小,要想参与大企
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这一方面使人类的福利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也给人类居住的这个星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负面影响——水体被污
根据侦察接收机的需要,基于软件无线电理论提出了一种中频采样全数字接收机的设计方案,对其中的带通采样单元、数字下变频单元和解调单元进行了分析。数字下变频采用高效滤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