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多巴胺包覆的磁性碳纳米管对水中Ni(Ⅱ)和Cr(Ⅵ)的吸附作用研究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woy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镀废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会严重伤害生态环境和人身健康。采用吸附法在本研究中用于去除水体中的Ni(II)和Cr(VI),作为电镀废水中两种代表重金属离子。以碳纳米管(MWNTs)、多巴胺、硫酸亚铁铵、硫酸铁铵为主要原材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磁性碳纳米管(mMWNTs),通过多巴胺原位氧化聚合到磁性碳纳米管表面上,生成改性材料聚多巴胺包覆的磁性碳纳米管(mMWNTs@PDA)。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碳纳米管及改性碳纳米管进行表征。考察改性材料在pH、反应时间、温度、初始浓度、投加量因素下对水中Ni(II)的吸附,并在前四种影响因素下考察未改性材料对Ni(II)的吸附性能。结果显示两种材料对Ni(II)的吸附量随着pH、反应时间、温度、初始浓度、投加量的增大而增大,改性材料对Ni(II)的吸附性能普遍优于未改性材料。在温度为25℃,pH值为6,Ni(II)浓度40 mg/L时,mMWNTs@PDA和MWNTs分别在240 min和12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容量分别为27.98 mg/g和23.23 mg/g。同时对改性材料的吸附过程进行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分析,结果表明,改性材料对水溶液中Ni(II)的吸附过程更加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R~2=0.9989)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相关系数R~2=0.9961)。再生实验表明改性材料对Ni(II)的吸附经循环再生5次后仍然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考察改性材料在pH、反应时间、温度、初始浓度和投加量因素下对水中Cr(VI)的吸附。结果显示吸附量随着pH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随着反应时间、温度、初始浓度、投加量的增大而增大。温度25℃,Cr(VI)溶液浓度40 mg/L,pH值3,振荡240 min达吸附平衡,mMWNTs@PDA的吸附容量为49.82mg/g。对吸附过程进行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分析,结果表明,改性材料对水溶液中Cr(VI)的吸附过程更加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R~2=0.9989)。颗粒内扩散模型表明该吸附过程是由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作用。等温吸附模型同时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吸附热力学研究发现改性材料对水溶液中Cr(VI)的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的吸附过程。再生实验表明改性材料对Cr(VI)的吸附经循环再生5次后仍然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其他文献
船舶承担着全球80%的贸易量,同时,也对大气造成了严重污染。氮氧化物(NOx)是船舶大气污染物中最难处理的物质之一。为满足各种法律法规对船舶NOx排放要求,学者们对船舶废气处理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快速发展,锻造态的BT25y钛合金已无法满足我国航空航天对材料力学性能的需求。这就要求了在锻造态BT25y钛合金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工艺。本文采用热轧的
金属磷酸盐纳米材料由于其结构的多样性,在催化、吸附剂、颜料、骨骼移植和离子交换剂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研究表明,在众多磷酸盐纳米材料中,多孔磷酸镍纳米材料具有
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兼具了异形柱结构和型钢混凝土结构两者的优点,不仅改善了结构柱棱在室内凸出、占用建筑空间等不足,还克服了普通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承载力低、轴压比限值过小以及抗震性能差等缺陷。目前,国内外已对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主要构件的受力性能展开了全面研究,对于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子结构混合仿真试验方法对八层实腹式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的抗震性能进行系统性
本篇论文主要讨论了几类分数阶常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可解性,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运用Krasnosel’skii不动点定理,研究了一类奇异高阶分数阶常微分方程半正定问题(?)正解的存
本论文采用上下解的单调迭代技巧、全连续算子的不动点定理、锥上的不动点指数理论研究了几类高阶时滞微分方程的周期解的存在性,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借助于高阶线性微分方
正弦往复式钢球传动作为一种通过钢球的轴向往复来传递力和运动的新型活齿传动形式,具有结构紧凑、效率高、传动比范围大等优点,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传动机构的噪声和振动问
铀作为重要核工业原料,具有化学和放射毒性,低浓度的含铀废水随着环境的迁移和食物链的富集,不可避免地会进入环境,对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如何有效的处理
随着新能源电网渗透率的增加,电网的惯量与阻尼相对减小,给电网稳定运行带来了影响与挑战。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作为一种并网变流器的控制策略通过模拟传统电网发电系统中的同
欠驱动AUV的运动模型是典型的强耦合和非完整性的非线性系统,易受到外界未知的海洋环境干扰,应用常规单一的非线性控制理论很难设计出具有鲁棒性强、跟踪精度较高的控制器。因此,非线性理论在欠驱动AUV运动控制中的研究自然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前沿课题。近些年,随着海洋经济战略的发展,AUV的工作方式从单个作业方式慢慢发展为协同编队作业方式,AUV编队作业可以完成单个AUV无法完成的任务如协同作战、搜捕营救、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