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来源 :冯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oy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并非是单独提出并论证的理论,而是与人的本质、异化、劳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重要理论交织在一起。因此,对马克思需要理论的考察绝不能做简单的下定义式的理解。马克思并没有像一般学科那样,强制地给需要下一个明确定义,而是立足唯物史观,从哲学的高度对需要范畴作出了科学阐释。马克思认为需要的主体是“现实的人”,即受肉体组织制约的、能动地从事物质生产实践的人。人作为有意识的存在物,决定了人的需要不同于动物需要,具有属人性特征。马克思基于人性角度指出,应然状态下的需要应该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征,而现实社会中人们的需要,即实然状态下的需要总是与之存在差距。但正是这一差距激励人们不断打破实然状态下的需要,从而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马克思关于需要问题的阐述散见于不同时期的著作中,我们可以从中梳理出以下三个发展时段:《莱茵报》和《德法年鉴》时期,开始关注需要问题,从需要角度思考社会问题,需要理论初步形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集中论述需要问题,并将其纳入唯物史观领域,需要理论基本形成;《资本论》及其经济学手稿时期,把对需要问题的阐述贯穿于资本主义经济学研究中,需要理论得到丰富和完善。在早期需要问题研究中,马克思主要把它作为一个社会历史范畴来理解,后期则更多的从经济学角度进行阐述。因此,对于马克思需要范畴的理解应结合具体语境。马克思的需要理论作为一种理论体系,有其完整的内在逻辑。首先,马克思基于现实的人的三重生命本性,引发出人的三重需要,这是马克思的需要理论的逻辑起点。其次,需要的产生和满足离不开人的生产劳动,生产劳动是马克思的需要理论的实现路径。最后,马克思论述需要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需要的满足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马克思需要理论的逻辑旨归。马克思的需要理论虽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但是丝毫不妨碍其当代价值的发挥。马克思需要理论中有关需要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需要的异化等问题的阐述,对于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仍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我国民事诉讼中第二审程序作为以纠错、统一法律适用及实现法律监督的上诉审程序,具体程序规则的设置至关重要,其中审理方式的选择看似微小却意义重大。在我国民事第二审审理方式中,立法确立了“以开庭审理为原则,不开庭审理为例外”的审理方式适用原则,司法实践中也形成了严格限制不开庭审理适用的趋势。但在诉讼爆炸的大背景下,急速增长的诉讼案件对诉讼经济、诉讼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我国审理方式的适用显然无法满足。
学位
随着规模化和集约化养牛业的不断发展,多种致病菌混合感染造成牛腹泻严重制约了养牛业的快速发展,对腹泻病原进行快速准确鉴别诊断对疫病防控至关重要。根据沙门氏菌的ivnA基因、大肠埃希氏菌的23S rRNA基因、产气荚膜梭菌的plc基因以及志贺氏菌的ipaH基因的保守区域建立了可同时检测这4种细菌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建立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
期刊
旨在建立一种高效、快速、准确的检测产气荚膜梭菌并分型的多重PCR方法。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产气荚膜梭菌α、β、ε、ι毒素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4对针对4种毒素的特异性引物。并通过改变引物浓度、退火温度等反应条件,对多重PCR方法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对产气荚膜梭菌α、β、ε、ι毒素基因均扩增出了预期大小的目的条带,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停乳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均未出现条带
期刊
桃细菌性穿孔病是桃树的一种重要病害,对其生防细菌进行筛选、鉴定并进行病害防治研究。结果表明:从17份桃树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出93株细菌菌株,初筛发现12株对桃细菌性穿孔病菌有拮抗作用,占比为12.9%,其中拮抗效果最好的菌株为YZ19,抑菌圈直径为9.0 mm,其次为YZ7、WY10和YY27,抑菌圈直径均在6.5 mm以上。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性状和16S rDNA分子方法将YZ19鉴定为粪产碱
期刊
为了研究水工金属结构及混凝土结构中声发射信号衰减特性,采用铅芯折断作为声发射模拟源,绘制了某压力钢管和某大坝混凝土结构中声波幅值-距离的衰减曲线。结果表明,水工金属结构和水工混凝土结构中声发射信号幅值衰减整体都满足对数衰减模型;水工金属结构中衰减曲线具有明显的远场区和近场区分界线;水工混凝土结构中声发射信号幅值衰减更快,但没有明显的远场区和近场区分界线。幅值衰减特性可以为后续水工金属结构和混凝土结
期刊
代物清偿是大陆民法的制度,我国立法无明文规定,实务中却经常以代物清偿相关理论作为以物抵债合同效力的裁判依据。问题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代物清偿性质和效力的认定并未形成统一认识,也经常将代物清偿与类似制度混淆,这导致实务中对以物抵债合同效力的认定相当混乱,并对当事人的利益造成了实质影响。本文拟就代物清偿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司法实务提供可供参考的裁判规则。本文一共四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对代
学位
【目的】利用微胶囊技术以果胶、壳聚糖为壁材对姜黄素进行包被处理,制备双层包被微胶囊,通过形态特征、机械强度、包埋率等分析确定最佳制备条件,并对其进行体外人工胃肠道耐受性研究。【方法】以8%果胶、不同浓度姜黄素(3.5、4.0、4.5、5.0和5.5 mg/mL)、氯化钙(CaCl2)溶液(0.3、0.4、0.5和0.6 mol/L)及不同配比姜黄素与果胶溶液(3∶7、2∶8、1∶9(V/V))为第
期刊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各界对信息化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逐步形成了“大云移智物链”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发展方向。其中,物联网作为数字化时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实现社会信息化革命的重要手段。为了确保物联网的正常高效运行,我们需要对物联网的基础性安全问题展开研究与探讨。物联网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有身份认证问题和隐私保护问题,它是传统互联网安全的延伸和拓展,但相比于互联网,物联网环
学位
外辐射源雷达是一种借助第三方照射源发射的电磁波来探测目标的雷达。系统设有参考通道和监测通道,分别接收发射站直达波信号和感兴趣的目标回波。为了获取目标的双基地距离和多普勒信息,需要将参考信号同监测信号进行相干处理从而产生距离多普勒谱,然后在此距离多普勒空间对目标进行检测。许多“低慢小”目标通常都出现在邻近零多普勒的区域,目标所在位置的背景杂波分布通常为未知,且受实测环境影响较大。针对该区域设计最优的
学位
在诸多人文学科,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的研究洋洋大观,史学领域亦不乏前贤涉足。本文意图在既存研究的基础之上,以曹娥故事与张霸治迹两个叙事文本,作为书面文化的研究对象,探索其生成、变化的过程、逻辑,分析书面文化生成之前相关内容的口语形态,呈现案例中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的互动关系。汉唐之间的曹娥故事文本,情节变化大致发生于口头传承中。其中最重要的转折为《曹娥碑》的刊立。《曹娥碑》是东汉地方官意图利用碑刻,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