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置换术中IP对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guangli1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血预处理(Ischemiapreconditioning,IP)实际是一个细胞自我保护机制的启动过程,体外循环中,首先给心脏一个短暂的弱的预缺血刺激,这个预刺激使心肌细胞随之对其做出自我适应和调节,心肌组织和器官的局部和整个机体的环境发生改变,心肌细胞结构在此过程中得以保持正常及功能完整,对随后的长时间的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产生更强的耐受性及抵抗力,并维护了心脏这个有机整体的功能。本实验主要以细胞线粒体、细胞间缝隙连接及与之相关的Bcl-2蛋白、Cx43蛋白为主要研究对象,并联系临床心脏直视换瓣手术后心脏功能恢复的相关指标,了解IP过程对心肌细胞微结构和细胞间结构的保护作用,探讨这种保护作用产生的机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1、在IP中,预缺血上调心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Bcl-2的过表达与心肌细胞线粒体的保护和细胞的抗凋亡过程有关。2、在IP中,预缺血维持了心肌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等量表达,Cx43在IP中有保护细胞间缝隙连接结构和心肌电活动的正常传导作用。3、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律失常事件的减少和心功能较好地恢复与IP过程保护了心肌细胞微结构和细胞间隙结构有关。
其他文献
背景和目的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儿科一种病因未明的婴幼儿多发的血管炎综合症。世界各地均有报道且发病亦逐年增加,冠状动脉损害是最严重的并发症。20%~25%可形成冠
2014年《品德与生活》修订版新教材贯穿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形成良好品德”、“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自豪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素养”等核心理念,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的重大变化进行了必要调整并做出了明确要求。新形势,新课标,新教材,只有不断淬炼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积极进行课程统整,一线品德教师才能为学生呈现真正“走心”的课堂。  一、源
期刊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纤维蛋白原的关系。 方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以下简称TIA组)57人,男31人,女
目的 研究低氧预适应(hypoxic preconditioning)对光损伤后小鼠视网膜感光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基因调控机制。方法将54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单纯光照组、低氧预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