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低氧预适应(hypoxic preconditioning)对光损伤后小鼠视网膜感光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基因调控机制。方法将54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单纯光照组、低氧预适应组和正常对照组,其中前两组又各自分出6h、12h、36h和7d四个亚组,每个亚组各6只小鼠。将单纯光照组和低氧预适应组小鼠在自制光照箱中连续光照3小时,制成光损伤动物模型。应用光镜观察并对比各组视网膜感光细胞层形态及厚度的差异;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比较c-fos和caspase-1在各组感光细胞层阳性表达数量的差异。结果①正常小鼠视网膜组织结构层次清楚,内节和外节排列整齐,外核层细胞排列规则,染色均匀;光照后小鼠视网膜感光细胞层出现了光损伤,且随着光照后时间的延长损伤加重,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外节空泡样变,内外节排列紊乱,外核层变薄,出现核浓染及不规则细胞核,其中光照后12,36h和7d亚组外核层厚度与正常组比较差别p<0.01,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各层细胞形态和分布无变化;低氧预处理组感光细胞层得到了保护,其外核层厚度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变化,细胞形态和排列明显优于单纯光照组;②c-fos在正常视网膜中无阳性表达:单纯光照后6h,外核层有大量c-fos阳性细胞表达,且此时表达达到最高峰,单纯光照后12和36h虽也有阳性表达,但呈现递减的趋势,而在单纯光照后7d,基本检测不到阳性细胞:低氧预处理组表达规律基本同单纯光照组,两组比较差别p>0.05,无统计学意义;③caspase-1在正常视网膜中无阳性表达;单纯光照后6h开始出现少量表达,以后随着时间的推迟表达增加,光照后7d表达达到最高峰;低氧预处理组光照6和12h后,外核层均未见到caspase-1的阳性表达,至光照36h后才有少量表达。与单纯光照组相比,6h和12h亚组差别p<0.004,36h和7d亚组差别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低氧预适应通过抑制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对感光细胞有神经保护作用;②caspase-1参与了低氧预适应的保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