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房地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房地产业高杠杆率高负债率的发展模式使得房地产业和金融体系的联系越发紧密。201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关于中国《金融体系稳定评估》报告中指出中国经济持续保持增长,并正在经历一场必要的经济转型,而维护金融稳定对我国全面经济转型十分关键,报告中还提到中国金融体系中重要且相互关联的三个问题:信贷扩张、复杂性、担保问题都与房地产行业息息相关。作为影响中国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关注房地产价格的合理波动,维护房地产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全面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房地产行业的高杠杆率和高负债率使得其具有较高的系统风险,且该系统风险通过多种渠道影响金融体系,本文首先从宏观经济、银行系统、消费者行为三个方面对房价波动影响金融稳定的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之后分别基于宏观政策和市场供求的视角对我国1998年—2018年房价波动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在借鉴国内外众多学者对金融稳定体系的研究基础上,参考IMF制定的金融稳健性指标评价体系,构建了金融稳定的综合指标体系对1998年以来我国的金融稳定状况进行估计与分析,之后利用得到的金融稳定指数和房价波动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波动对于金融稳定性的影响表现为短期内的正效应,长期则表现为负效应,房价的持续上升使得金融风险上升不利于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具体从供求视角来看,房地产投资供给的过快增长不利于金融稳定,短期的投资性需求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也是负向的,从长期来看需求的适度增长有利于金融稳定,但一味扩大投资需求会导致通货膨胀引发金融危机,只有使供给与需求相对均衡,价格波动才趋于平稳。另外,从构建的金融稳定指标体系来看,近年来金融稳定性逐渐提高,金融体系逐渐完善,但实证部分控制变量的结果也显示银行不良贷款率会增加金融风险,对金融稳定产生长期的负向影响,需要加强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应保持我国房地产行业政策的持续性、连贯性和稳定性,推进房地产供给侧改革,努力构筑供求均衡,抑制投资性需求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价回归理性,推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健全房地产金融市场体制,扩展房地产融资渠道。三是合理引导公众预期,减少房地产的非理性投资。四是加强金融监管力度,有效抑制银行不良率增长,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