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膝关节周围骨髓MRI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w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MRI T1WI及PDWI-FS序列观察不同年龄膝关节周围诸骨红黄骨髓的特征,分析膝关节周围骨红黄骨髓的分布及骨髓转化的规律。方法:搜集正常志愿者67名,男27名,女40名,排除骨髓异常病变,按不同年龄分为5组。采用SIEMENS-NOVUS 1.5T MRI检查仪行膝关节MRI检查,扫描序列及参数为矢状位SE序列,TR=450 ms,TE=12 ms;冠状位TSE序列PDWI-FS,TR=3080 ms,TE=14 ms,层厚4.0mm。观察股骨远侧干骺端及骨骺、胫骨近侧干骺端及骨骺、腓骨近侧干骺端及骨骺、髌骨等几个区域骨髓信号强度,以同一层面同一水平皮下脂肪和临近肌肉信号为参照,依照T1WI图像将骨髓信号强度分级。结果:A组股骨远端干骺端、胫腓骨近端干骺端骨髓信号强度均为0~1级,骨骺骨髓信号强度为不均匀3级。B组股骨远端干骺端骨髓信号强度为1~3级,其中3级信号3例,余为1~2级;胫腓骨近端干骺端骨髓信号强度为2~3级,其中3级信号6例,余为2级信号;骨骺骨髓信号强度为3~4级。C组股骨远端干骺端信号强度为1~3级,其中3级信号3例,1级信号2例;胫腓骨近端干骺端骨髓信号强度为2~4级,其中3级信号及4级信号各4例;骨骺骨髓信号强度为3~4级。D组股骨远端干骺端、胫腓骨近端干骺端骨髓信号强度为3~4级,3、4级信号比例约为1/1;骨骺骨髓信号强度为3~4级。E组股骨近端干骺端、胫腓骨近端干骺端骨髓信号强度为3~4级,其中4级信号较多;骨骺信号仍为3~4级。髌骨的骨化中心出现在2-5岁,骨化中心出现后到髌骨发育完成,其骨髓信号强度均为不均匀3、4级信号。结论:1股骨远端、胫腓骨近端干骺端在6至10岁时开始出现黄骨髓,开始部位可能位于干骺端边缘,胫腓骨近端干骺端骨髓转化开始时间较股骨远端干骺端约早1-2岁,11至15岁为骨髓转化的显著时期,16至20岁时开始出现转化完成病例,胫腓骨近端干骺端骨髓转化完成时间较股骨远端干骺端早约1-2岁,21至25岁时完成红骨髓向黄骨髓的转化。2腓骨近端骨骺出现时间在2至5岁之间,出现后即为黄骨髓为主;膝关节周围骨骺骨髓均为黄骨髓为主。3髌骨的骨化中心出现在2-5岁,骨化中心出现后到髌骨发育完成,其骨髓信号强度均为不均匀黄骨髓信号。4本研究有1例胫骨近端干骺端黄骨髓内有残余红骨髓岛。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目的 通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类滴眼液对角膜的愈合作用及其对泪膜稳定性的改善的影响,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类滴眼液(贝复舒)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常规使用以
目的:评价SSFSE(single shot fast spin echo,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MRCP厚层及薄层成像技术以及结合常规MR断层图像在肝外胆道梗阻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应用S
以12脉波直流电源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网压纹波产生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对网压纹波所受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并提出了抑制纹波的方法;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12脉波直流电源的
利用化学药剂处理小麦未授粉柱头,能使其结实,并产生纯合双倍体。试验结果表明:肌醇、乙烯雌酚、硼酸、蔗糖等都有诱导作用,其中以10mg/L的肌醇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结实率可达10%,产生纯合双倍
目的:探讨蒙古山萝卜酸(MSA)在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  方法:Wistar大鼠,体重70±10g,雄性。大鼠置于自由饮水的环境中适应性喂养一周,记录体重。腹腔注射25﹪CCl4花生油1mL·㎏-1,每
到今年,全国绿色建筑、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发展形势迅猛,绿色建筑研习社收集了部分“两会”代表关于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等相关提案,我们一起来听听“两会”的声音.
期刊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又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讲信用的时代,又是一个欺骗的时代;这是一个光明的时代,又是一个黑暗的时代。”狄更斯《双城记》里的这段名言大可恰如其
利用半经验AM1法研究了富勒烯C_(60)-P-三苯硼嗪单对位(110号位次)取代物的几何构型、电子结构和相关能量。研究结果显示,富勒烯C_(60)-P-三苯硼嗪单对位取代物中的侧链与C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