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仁爱思想是儒家道德思想的核心,是中国世世代代立身处世的基本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它闪耀着中华民族处理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睿智,对中国乃至世界发生着深远的影响。孔子仁爱思想有爱亲,爱众,爱万物三方面主要内容。爱亲就要孝悌,即孝敬父母,敬爱兄弟姐妹,这是人之常情。爱众,就要忠恕,即“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就要力行恭、宽、信、敏、惠。爱万物,就要仁厚及于鸟兽昆虫,珍爱自己、关爱世间万物。这些主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孔子仁爱思想的人本精神,它以人性作为立论的基点,关注现实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同时它以人本作为思想的轴心点,人是第一的,以人为本,突出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价值,可以说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人的发现”。历史发展到今天,孔子仁爱思想日益体现出其巨大伦理价值优势,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它为大学生道德认知奠定传统理论基石、为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孕育提供思想源泉,是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协调机制。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由于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存在不足、转型期缺失仁爱的社会环境影响、家庭仁爱教育的缺失、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等诸多原因,造成大学生仁爱品德缺失,其主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狭隘自私、不能诚恳待人、缺乏自尊自爱意识、破坏校园环境、漠视生命等方面。所有这些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优良个人品格的养成,我们深深感受到孔子仁爱思想的价值魅力。如今,当人的价值被发现、人的尊严被尊重、人的力量被肯定之后,人的欲望也空前释放,人的作用又过度膨胀。此时此刻,重温圣者的关切,汲取圣者的智慧,站在圣者的肩膀上,进行坦诚的对话和认真的思考,我们发现孔子仁爱思想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着重大的启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培育大学生仁爱品质,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具体来说,就要培养大学生的仁爱认知,即要培养大学生的仁爱之心、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和生命意识,树立仁心爱心;就要陶冶大学生的仁爱的思想情感,启发个性良知;就要锤炼大学生的仁爱的道德意志和践履仁爱的行为,坚定信念,省身力行。前人之事,后人之师。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以孔子仁爱思想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育大学生的仁爱品质,让他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身体力行,体现出当代大学生这一高学历群体应有的风采,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等三个方面着手。在家庭方面,必须构建家庭教育的仁爱环境,父母亲人以身作则,让仁爱伴随学生成长。在学校方面,必须采取多渠道多途径培育大学生的仁爱品质,即要以情育情,注重提升高校教育者的仁爱素养、培育仁爱文化,营造校园仁爱氛围、以校园网站为依托,占领仁爱网络教育阵地、以志愿等形式的社会实践为平台,引导大学生体验仁爱品质、灌输仁爱思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之中。在社会方面,必须营造仁爱的社会氛围,坚持正面引导宣传教育,扬善抑恶。人类在不断创造不曾有过的新的辉煌,也在不断制造不曾有过的新的麻烦。古人创造文明,文明影响今人。我们要永远铭记任何割裂历史传承的做法是有害的,同时也是不实事求是的。尔今又是多元文化并存、中西并存、传统与现代并存、新的精神家园尚未建成的时期,孔子的仁爱思想和他所创立的儒学作为当代中国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传统文化土壤,我国大学生是这一中华文明的继承者,应以这一文明的继承者而感到骄傲,并用其锤炼个人品质,学会做人处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