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杂草由于长期生长在人为干扰强烈的环境中,其进化出的性状特征使得杂草在与作物的竞争中占优势,从而带来较大的经济生态后果。葎草是上海市常见的本地杂草,常群生攀援于乔、灌木上,使种植的植物处于高度的遮光而“饥饿”死亡。同时葎草的花粉易引发花粉过敏症,因此,需要加强对葎草的控制和管理。本文对上海市葎草种群遗传结构进行分析,了解其遗传多样性状况,为制定合理的葎草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以同属啤酒花微卫星引物作为筛选蓝本,选出7对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对上海市10个葎草种群进行扩增。7个位点共获得47个等位基因,种群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64,多态位点百分比除奉贤和青浦种群为85.7%外,其他均为100%。平均期望杂合度0.5898,观察杂合度0.4391。总种群遗传多样性(HE)0.635,其中种群内遗传多样性0.600(HT);种群分化系数(GST)为0.055,两者均显示葎草种群遗传多样性大部分来源于种群内部而不是种群间。 葎草种群葎草各个种群的遗传距离平均为0.1097,其中距离最大的为松江和普陀种群(0.2789):最小的是宝山和闵行种群(0.0096);遗传一致度最小为0.7566,最大0.9904,平均为0.8981。与HT、GST反应的情况一致,葎草种群间遗传变异少,种群一致度高。采用Mantel检验结果r为-0.0784,p为0.667,表明遗传距离与空间距离间不存在相关性。 以上结果表明,上海市葎草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较低的遗传分化程度,这主要是由葎草有性生殖和雌雄异株的生活特征有关。由于其遗传变异程度高,基因型丰富,因此筛选合适的专一性病害、草食昆虫比较困难,不适合使用杂草的生物防治策略。控制应在种子成熟以前进行,以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