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无花姿态,全是雪精神——试比较晚明清言小品与日本俳句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b916720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明时期清言小品的创作呈一时之盛,这种盛况与当时哲学领域对人的发现所带来的"主情"文化思潮是息息相关的,文人士大夫将关注的目光从庙堂之高下移至一已的天地之中,用这种自由新鲜的文体来表现个人世界中的所见所感.如果对清言小品进行比较文学研究,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可以看出清言小品与日本俳句在很多方面非常相似,"我思故我在"的哲学命题在清言小品与日本俳句的文本世界中都被置换成了"我感觉故我在",创作者呈现出类似的主体感觉世界和即时心态.庄禅思想观照下的创作使清言小品与日本俳句都具有幽玄空灵的美感,在美学风格上以优美、纤美为主,作品中难以觅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浩然之气,社会样态、民生疾苦以及奋发向上的精神几近于无.清言小品与俳句虽以同为主,但同中有异,在格律要求、创作主体的生活态度、世界性的影响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略的差别,该文对此作了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部分则通过对清言小品和日本俳句各自发展流变的分析,从中找出了一些共同的发展规律.
其他文献
明初杂剧尽管出现过短暂的繁荣,但传奇的兴盛,已取代杂剧而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戏曲形式.在这种背景之下,"短剧"作为杂剧的一种新样式出现,且有众多作家参与其中,有其必然原因
"奴役"是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存在的黑暗现象,"奴性"则是国民性中根深蒂固的顽疾.因此,"反抗奴役"便成了上世纪启蒙时代的一个重要的文学命题.但是由于历史的和政治的原因,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