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最先完成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而且奠定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基本格调。李大钊作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杰出代表,他最早运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分析和研究道德现象,在对旧道德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道德观。对李大钊的道德思想进行系统地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李大钊道德思想的形成与时代背景和文化渊源密切相关,李大钊生活于中国社会激烈动荡的年代,鸦片战争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人民备受欺辱。这从根本上震撼了爱国志士的心灵,他们开始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也开始反思中国当时的传统文化,在伦理道德领域内进行道德批判。1911年辛亥革命取得胜利,然而胜利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夺了,袁世凯复辟帝制,当时的思想文化界出现尊孔复古的逆流,针对这种混乱的局面,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有感于民族危机日渐加深、社会生活领域的巨大变迁,李大钊积极投身思想启蒙和革命运动,他融合中国传统道德观、吸收近代西方进化论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上阐述了自己的道德思想。李大钊运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批判了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旧道德,批判尊孔复古的逆流,批判传统的德治思想、义利观以及封建社会的婚姻观,揭露了旧道德的经济基础及其阶级的实质,给旧道德以致命的打击。在批判旧道德基础上,李大钊提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新道德观,他的青春人生观、自然生命观、幸福观、婚姻观等是其新道德观的集中体现。不仅如此,李大钊还提出冲破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的途径,即物心两面、灵肉一致的改造论以及道德教育与实践并重,他还以身作则教育广大的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李大钊的道德思想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他理性回答了中西古今道德文化的争论,提出了独特的新旧调和论及第三文明的主张,科学处理了新旧文化、新旧道德的冲突;为青春向上的青年指引了方向,他的思想使越来越多的青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培养学生树立革命的苦乐观和正确的生命观;他运用马克思主义解释道德现象,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武器,对封建社会旧道德进行有力的批判,揭露旧道德的根源和基础,对未来社会的新道德进行建构,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李大钊道德思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今时代,各种道德观、价值观多元并存,出现了道德价值危机,李大钊对中国传统道德的继承精华、抛弃糟粕的态度,对我国当代的道德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当今的社会发展离不开传统道德文化的支撑,因而我们应该汲取传统文化、传统道德中的精华,使其在现在的生活中依然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今社会一些人们过度地追求物质生活,出现价值观混乱的现象,李大钊的人生观、生命观、幸福观、婚姻观对当今的社会有指导意义,对当代青年有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