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肥胖是针灸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以人体体重的异常增加,身形肥胖,并且常伴随着头晕、肢体乏力、精神疲惫、少动懒言、气短等症状的一类病症。肥胖症可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预期寿命。本课题采用了小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观察针刺及拔罐结合治疗痰湿内盛型肥胖的临床疗效,旨在探讨针罐结合对于治疗痰湿内盛型肥胖症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理,为临床针灸疗法治疗痰湿内盛型肥胖提供新临床思路以及严谨的科研资料,使针灸疗法治疗肥胖症更科学和规范。方法:1.病例选择临床收集筛选符合标准的72例患者,采取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72例患者依次编号为1~72,由随机数字法代表产生72个随机数字,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针罐结合组36例,和单纯针刺组36例,然后以体重、腰围、体重指数(BMI),对两组的疗效进行评价,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2.治疗方法两组病例患者的病情、病程、年龄等基本情况具有可比性。①针罐结合组取穴:以天枢、中脘、阴陵泉、曲池、太冲及丰隆等为主穴。配穴:腹部肥胖加用下脘、中极;四肢肥胖者加臂臑、风市;便秘加支沟、天枢(均双侧取穴)拔罐取穴:中脘、水分、天枢、大横、气海、关元、带脉(均双侧取穴)②单纯针刺组取穴同针罐结合组。3.具体操作:针具一律选用苏州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1.5寸(0.30mmX40mm)。针罐结合组:患者采取仰卧体位,暴露施术部位,行拔罐疗法(闪罐加留罐),采用大号或中号的玻璃火罐,拔罐穴位取中脘、水分、天枢、大横、气海、关元、带脉及局部肥胖部位为主,闪罐直至皮肤潮红为度后将罐吸拔于施术部位,约留罐5min。取罐后再行针刺治疗,针刺前用75%酒精局部消毒。以快速进针手法进针。针刺顺序依次为中脘、天枢、曲池、阴陵泉、丰隆、太冲。双侧有穴者同时取用。在患者腹部进针的时候,需要避开患者的毛孔以及血管,施术手法应轻缓,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直刺1~1.5寸,留针20分钟。单纯针刺组:仅行针刺疗法,具体操作手法同针罐结合组。4.疗程:每2天操作1次,每操作3次后休息1天,4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4周及8周观察疗效。疗效评定包括:体重、体重指数、腰围。结果: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这三个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体重、腰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3.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体重比较针罐结合组及单纯针刺组在治疗后在体重下降方面均有疗效,在治疗1个疗程后,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1727);治疗2个疗程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1)4.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体重指数比较针罐结合组及单纯针刺组在治疗后在体重指数下降方面均有疗效,在治疗1个疗程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6);治疗2个疗程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8)5.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腰围比较罐结合组及单纯针刺组在治疗后在腰围下降方面均有疗效,在治疗1个疗程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7);治疗2个疗程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93)6.疗效评定结果比较针罐结合组显效率为36.4%,单纯针刺组显效率为10.0%,结果证实针罐结合组与单纯针刺组均有良好的疗效,两组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1),表示针罐结合组在疗效上更为显著。结论:针罐结合疗法在治疗痰湿内盛型肥胖症较单纯针刺疗法疗效较为显著,比较上有明显差异,在经针罐结合治疗后未见任何不良反应,且在疗效上有明显的提升,有较优秀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