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中性高分子聚乙二醇(PEG)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在溶液中的相互作用。本文通过表面张力,电导,粘度等方法研究了PEG与SDS在溶液中的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当SDS的浓度较低时,PEG与SDS之间无相互作用,随着SDS浓度的增加,SDS开始以预胶束的形式结合到PEG上与PEG产生相互作用,定义这一点的浓度为临界结合浓度(CAC),CAC的确定可由表面张力,电导,粘度对SDS浓度曲线的第一个转折点来确定。当SDS的浓度继续增加到C2时,SDS在高分子链吸附达到饱和后SDS自由胶束开始形成。在C2点以后,溶液中SDS单体,SDS自由胶束,PEG-SDS复合物三者共存。PEG—SDS复合物较公认的模型为:PEG分子链缠绕在SDS预胶束的界面上,并且穿透到SDS预胶束的极性区,但不穿过SDS胶束的疏水部分。 由混合溶液的表面张力可知,在CAC点之前混合溶液的表面张力低于相同浓度时纯SDS溶液的表面张力,因此可以推测SDS与PEG都吸附到水溶液的表面上;CAC点到C2点之间增加的SDS全部以预胶束的形式结合到PEG分子链上,不再吸附到溶液表面,因此混合溶液的表面张力对SDS浓度的曲线出现一个平台,同时PEG逐渐从气液界面向溶液内部转移直到气液界面只剩SDS。C2点以后,由于PEG已被SDS吸附饱和因此加入的SDS不再吸附到PEG分子链上而继续吸附到气液界面,因此混合溶液的表面张力又开始下降直到与CMC点以后纯SDS溶液的表面张力一致。利用吉布斯吸附方程计算了两种溶质在气-液界面的吸附量,结果表明混合溶液的气液界面即有PEG又有SDS,进一步研究PEG与SDS在表面相中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PEG与SDS在气液界面有相互作用且PEG的分子量越大相互作用越强。 摘要 PEG与SDS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小分子SDS对PEG大分子在溶液中的分子尺寸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可以通过溶液的粘度和电导率来研究。特性粘数的确定采用了两种方法,最终采用了接合点理论所确定的特性粘数数据来计算大分子的均方末端距,研究结果表明,在CAC点之前,高分子的均方末端距与未加入小分子时的均方末端距一样。在以C与C2点之间由于SDS以预胶束的形式接合到PEG分子链上,SDS胶束之间的静电斥力使得分子链的均方末端距增加。当PEG分子链吸附达到饱和以后,均方末端距的扩张达到一个最大值。电导率的研究表明:吸附到PEG分子链上的预胶束的电离度较SDS自由胶束的电离度大,因此可以推测预胶束的聚集数较SDS自由胶束的聚集数小。 研究了PEG在不同底液的气/液界面的单分子铺展膜的二/rs曲线。结果表明,底液的性质对膜的可压缩性有一定的影响,且PEG在气/液界面上铺展膜的平衡表面压及特性标度指数v受亚相溶液热力学性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