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管理有深厚的人学基础,其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对美国与日本的企业管理进行对比研究。要把握文化管理的要义,首先必须认真梳理其发展变化的脉络。纵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管理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程,其理论与实践都从两个维度凸显了文化因素在管理中的重要性:是从文化人类学的维度,论证管理活动必然打上民族文化的烙印,跨国公司在管理中更需要认真思考如何主动适应不同的民族文化;二是从人为构建的维度,突出自觉打造优秀的组织文化对提升管理境界、提高管理效益的重要性。尽管这两类文化的成因和发挥作用的范围不同,但却有着共同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功能。文化管理强调必须正确认识这两类文化,在管理活动中恰当加以运用,使它们综合发挥功能。文化管理的要义是:把人看作“文化人”,把文化特别是价值观当做重要的管理资源,去营造管理环境,制定管理措施,引领、激励、规范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从而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益。系统思想的发展为战略管理提供了哲学基础,如何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是战略管理的主题。要把握其要义,也必须认真梳理其发展变化的脉络。半个世纪以来,战略管理关注的重心发生了几次变化,从20世纪60年代的战略规划理论到70年代的环境适应理论,再到80年代的产业组织理论和竞争战略学说,在20世纪90年代,资源基础理论和核心竞争力学说是关注的重点,进入21世纪,在竞争中加强合作的理念则成为起主导作用的新思维。贯穿于发展变化中的总趋势是,从注重长远规划到注重相机行事,从重视外部环境到重视内部资源,从单纯强调竞争到强调既要竞争又要作。战略管理的要义是:面对竞争对手和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一个组织要正确应对,迅速做出反应,保生存,促发展,关键的关键是高层人士必须有战略眼光,能够做出正确决策。正确的战略决策必须针对外部环境和竞争对手,重在形成和保持本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文化管理和战略管理是当代两种最具代表性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要探讨二者的互补,首先必须弄清它们的区别和内在一致性。二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前者以内部协调带动外部适应,后者以外部适应带动内部协调;前者强调人和组织氛围,后者注重事和外部竞争:前者视战略为组织文化的要素,后者视组织文化为重要战略资源。二者的内在一致性表现在: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益是共同的目标;追求巧实力是共同的行为准则;崇尚创新是共同的价值取向;系统思考是共同的思维偏好。在本质上,管理是决策、协调和激励的有机统一。文化管理凸显了激励和协调,战略管理则凸显了决策,把二者结合起来,使它们相互补充,就可以全面体现管理的本质。文化管理和战略管理都强调组织既要做到“内部协调”也要做到“外部适应”,只不过文化管理是用“内部协调”来带动“外部适应”,战略管理则正好相反。不同的侧重点和其他差异是二者需要互补的原因,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行为准则、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共同的思维偏好等内在一致性,则为实现二者的互补提供了可能性和融会贯通的关节点。研究文化管理与战略管理的互补,目的在于更好地指导实践。二者互补的应用领域十分广阔,比如,它既可以应用于企事业管理,也可以应用于军队的建设与管理,还可以应用于国家的建设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