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木白蚁肠道木质素类降解细菌的筛选及其代谢机制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taku2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质素是自然界中含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可再生资源,同时也是造纸黑液废水和农业废弃秸秆中的主要成分。食木白蚁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罕见的可高效转化利用木质纤维素的木食性昆虫。近年来,食木白蚁高效转化利用木质纤维素尤其是木质素的特性,引起了一些昆虫学家和其他领域科学家的极大兴趣。木质素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和疏水性,一般很难被微生物降解,而食木白蚁肠道中的大量共生微生物可以帮助白蚁消化和降解木质素,是一类功能独特的共生微生物。因此,本研究以黄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flaviceps)、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chinensis)、圆唇散白蚁(Reticulitermes labralis)和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formosamus Shiraki)4种食木白蚁为研究对象,从白蚁肠道内筛选可转化利用木质素类化合物的共生细菌,对菌株降解/修饰木质素的培养条件进行调控,并探究了菌株的木质素代谢机制,以期为第二代生物质能源的发展、造纸废液和农业废弃秸秆的可再生利用提供重要理论基础。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归纳如下:  1.食木白蚁消化系统中存在有大量的可培养共生细菌,这些细菌可以利用木质素类化合物作为代谢对象,这表明白蚁肠道共生细菌可能参与了木质素的降解和代谢。经分离纯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成功地从4种食木白蚁消化系统中筛选出13个属共33株细菌可利用木质素类化合物的细菌,其中黄胸散白蚁肠道内筛选出5个属的13株细菌,黑胸散白蚁肠道内筛选出7个属的13株细菌,圆唇散白蚁肠道中筛选出5个属的7株细菌,台湾乳白蚁肠道内筛选出8个属的15株细菌。  2.采用平板划线法复筛出一株可高效转化利用木质素类化合物的菌株YC105C,经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确定该菌株YC105C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经扫描电镜的超微结构观察,肠杆菌YC105C为杆状细菌,长度约2.0-3.0μm,直径约0.3-0.4μm。  3.研究表明,肠杆菌YC105C降解/修饰木质素的最优氮源为硝酸铵,氮源的最适浓度为0.01 mol/L,最适培养温度为30℃,最适初始pH为7.0,最适摇床转速为120 r/min;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肠杆菌YC105C的降解率可达到21.72%。通过产酶检测发现肠杆菌YC105C能有效分泌漆酶和过氧化物酶,分别在第3天和第4天时活性达到最高,为136.48 U/L和16.38 U/L。  4.肠杆菌YC105C可将球状的木质素颗粒物破坏并降解,使其完全变成细小的碎片;肠杆菌YC105C对木质素的降解/修饰主要分为两个步骤:首先肠杆菌YC105C将木质素解聚为低分子量的芳香族化合物,然后低分子量的芳香族化合物被进一步降解为小分子的酸、醇类化合物;肠杆菌YC105C可能通过侧链氧化、去甲基/甲氧基作用等机制对木质素聚合物进行解聚和降解。
其他文献
时代在发展,教育的观念也跟着变了,所以中职学校的教学观念必然发生改变,要让培养人才面向全社会.中职业学生的素质教育应该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最终的目标,它是一种教育思想,
在现代化城市人口数量高速发展过程中,钢结构因为其具有良好的自重轻、抗震性能良好,在建筑中可以利用的空间相对较大,具有环保以及综合经济指标良好等优点,是高程建筑结构中
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累计同比增长0.4%,增速相比上年同期提升了0.5个百分点,但低于今年上半年累计增速0.2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
人类通过土地利用施加于整个地球表层的作用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土地利用变化受社会、经济、技术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自1996年至2004年滨海新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对于各个行业来说,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汽车制造企业会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因此,做好汽车制造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就极为
素质教育的开展以及我国学前教育与国际教育的接轨,不少学前教育在教学中设计了水墨画的教学课程,而幼儿的时期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要采用趣味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接触多元
当前全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伊始,就面临种种困难.不动产测绘工作是不动产统一登记系统增量数据的唯一来源.针对当前南京市因房产测绘和土地测绘机构并未统一,导致测绘数据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中针对烧结纳米银焊层在典型含氯环境中的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方法包括浸泡实验方法和电化学实验方法。通过实验,探索了烧结纳米银的孔隙率及微观烧结颈对烧结纳米
上世纪80年代初,我来到南京昔日的棚户区北瓦厂街,在一座破旧的小楼上拜访傅小石,那时他刚因右派改正而情绪大起大落中风偏瘫后不久。他是国画大师傅抱石的长子,自幼耳濡目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