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多孔铜、锡碲合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性能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iu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可再生电力将二氧化碳(CO2)电化学转化为多种具有商业价值的燃料和化学品,是减少大气二氧化碳排放一种极有潜力的方法。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中,高效稳定的催化剂对实现还原产物的高选择性、低过电位与大电流密度起决定性的作用。然而,高催化活性、高选择性与高催化稳定性催化剂的合理设计与可控制备依旧面临着巨大挑战。在众多二氧化碳还原产物中,甲酸和乙醇因其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能量密度引起了广大研究工作者的关注。锡基催化剂因其无毒、价格低廉且具有优异的甲酸催化性能而被广泛研究,但依旧存在低催化稳定性与具有高选择性的电位范围较窄等问题,难以满足工业化应用中对催化剂的要求。铜因其具有最适当的反应中间体结合能,被认为是最有潜力将二氧化碳还原为乙醇的催化剂。但铜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产物繁多,难以实现定向生成乙醇的还原反应路径的高选择性。因此,电化学催化二氧化碳转换为甲酸或乙醇的高效催化剂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合金相图原理,采用电化学/化学选择性相刻蚀法设计合成了纳米多孔锡碲金属间化合物与氧化钒修饰的双连续纳米多孔铜材料,分别应用于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为甲酸与乙醇的性能研究。通过对前驱体制备参数的控制,定向调节制得的纳米多孔材料的组分和孔径尺寸,进而优化了材料的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性能。此外,辅以各种表征手段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揭示了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相图原理,采用电化学选择性相刻蚀法,制备了纳米多孔锡碲金属间化合物(np-Sn Te)材料用于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为甲酸。该催化剂展现了优异的甲酸催化性能,其在-1.0 V到-1.3 V vs.RHE的宽电压范围内甲酸的法拉第效率能保持在90%以上,最高可实现94%的甲酸法拉第效率,且能维持80小时的稳定高效催化还原反应,远优于其他锡基催化剂的甲酸催化性能。进而,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DFT)和原位拉曼光谱表征,证实了np-Sn Te在催化过程中Sn原子与相邻Te原子之间强烈的轨道相互作用有利于提高Sn原子与O原子之间的电荷转移效率,从而促进了金属与氧之间键的断裂,使得np-Sn Te具有更低的*HCOO中间体形成步骤和最终解吸步骤的能量势垒,促进了二氧化碳还原为甲酸反应的发生。2、采用化学脱合金法设计合成了氧化钒修饰的双连续纳米多孔铜催化剂。通过改变前驱体合金条带的制备参数(原子比例、铜辊转速),制备了一系列氧化钒修饰的双连续纳米多孔铜催化剂(np-Cu@VO2)用于探索前驱体制备参数对二氧化碳还原制乙醇性能的影响。其中,np-Cu@VO2-5%(铜钒原子比为19:1)催化剂大幅度提高了电催化二氧化碳制乙醇的选择性和电流密度。其乙醇的法拉第效率为30.1%,分电流密度为-16 m A/cm~2。与np-Cu相比,其活性增加了4倍。在流动池反应器中,达到了38.2%的乙醇法拉第效率。进而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揭示了其电催化机制,发现氧化钒修饰的铜表面有利于水的解离和氢在铜表面的吸附,从而降低了两步关键反应的能量势垒,促进了乙醇生产过程中关键的*HCCHOH中间产物在铜表面的形成,因此提高了乙醇的选择性。综上所述,本文开发的纳米多孔锡碲金属间化合物解决了甲酸工业化中催化剂稳定性差和高选择性电压范围窄的问题,为高效甲酸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同时,氧化钒修饰的双连续纳米多孔铜材料关于电催化二氧化碳制乙醇性能的研究证实了氧化钒修饰金属铜表面对乙醇选择性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为后续进一步设计催化剂并实现乙醇工业化生产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向。
其他文献
偕二氟烯基官能团(C=CF2)对于具有生物活性化合物的设计具有相当大的意义,因为它可做为羰基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其中具有强拉电子能力的氟原子能代替氧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并保留了羰基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特性。将生物活性分子中的羰基替换成偕二氟烯基,其仍然可以被其靶标识别。偕二氟烯烃还是合成含氟分子的通用砌块。例如,它们可以通过还原反应,或亲核取代反应,很容易转化为单氟烯烃。它们可以通过氢化反应转化成二氟甲基
随着物质水平的全面提高,通过体育活动进行健身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体育馆这类建筑就成了城市里重要的公共建筑之一。对于大学体育馆,除了在比赛时使用之外,同时还要承担学校学生集会及开学典礼等非运动行为,其空调设计除了应该满足比赛场对运动及观看的舒适性外,还必须满足大型学校集会时的舒适度。而在对已经建造好的体育馆进行空调系统改造时,再采用座椅送风的方式难以实现,需要采取一种新的空调系统送风方式,在不改变建
目前锂离子电池因其低能量密度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开发新型高能量密度储能体系十分重要。锂-硫电池具有高理论比容量、高能量密度、低成本和安全环保等优势,有望替代锂离子电池成为下一代储能体系。然而,硫单质的低电导率、较大的体积膨胀和循环过程产生的“穿梭效应”等问题阻碍了锂-硫电池的商业化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开发新型负硫材料和设计功能化粘结剂来缓解“穿梭效应”和提高锂-硫电池的活性物质利
世界汽车总量的迅速增加带来能源、环境和安全等问题,汽车轻量化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途径。在汽车轻量化材料技术发展中,双相钢作为实现轻量化的理想材料,具有低屈强比和良好的碰撞吸能效果,但其塑性低,成形工艺过程中容易出现局部颈缩而破裂。近年来,非线性加载情况下双相钢成形极限的预测研究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表明在预应变下材料表现出不同的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能。目前双相钢在塑性变形理论下的材料应力应变关系和极限判
容积率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开发强度的核心指标,其取值与经济、环境、社会等因素息息相关。随着城镇化的急剧发展,城市建设开发活动愈发迅猛,为了合理集约利用城市土地、避免城市问题,亟需对容积率这个核心指标进行合理控制。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逐渐由外延式扩展向内涵式增长转变,独立居住地块开发模式在目前居住用地开发建设活动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本文拟从地块层面出发、因地制宜地确定容积率指标。然而现有的居住地块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的复苏与进步,建筑设计的发展也迈入了一个新的纪元,其技术、艺术和空间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建筑设计与其他领域理论研究的交融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尝试。博览建筑作为一种社会历史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物质传播媒介,其高度的公众参与使其对建筑空间体验有着高品质的要求。参观者在博览建筑中的活动不仅包括对展品的观摩学习,也涉及对博览建筑空间序列的游
骨骼作为人体最重要的支撑结构,其力学性能研究对损伤生物力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骨骼的组成成分和微观结构的非均一性可能造成其力学性能在轴向和周向上存在差异,厘清这种差异对了解长骨的真实力学性能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已有学者对周向上骨骼力学性能变化进行了研究,但由于试样制备以及测试方法之间有所差别,获取的试验结果不尽相同,并且探究骨骼轴向上力学性能变化的研究有所缺失。因此,有必要探究骨骼的力学特性在轴向和
电网换相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凭借传输容量大、传输距离远、功率调节灵活等优势,在我国跨区域电能传输中得到广泛应用,是我国“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支撑技术。换相失败故障是LCC-HVDC系统运行的常见故障,直流系统发生换相失败后,若调节不当可能引发连锁故障,甚至导致
手性环氧化合物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在药物合成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是合成手性环氧化合物的重要途径。均相手性离子液体催化剂可以高效地催化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但存在着催化剂难以从催化体系中分离回收的问题。多相手性聚离子液体催化剂易分离回收,但由于其催化活性中心不能够与反应底物充分接触,使得其催化活性往往低于均相手性离子液体。因此,设计合成一种高效且可重复使用的手性聚离
容积率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重点控制的指标,在指导开发建设上具有极强的法律效力。居住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居住用地容积率是影响其建设和使用的重要指标。从城市宏观尺度来看,目前控规制定的容积率指标突破总规所预测的开发总量的现象屡屡存在,导致总规所预测的容量无法向下有效的传导。而从微观尺度来看,单个居住地块根据用地面积、日照间距、停车数量等不同,其微观尺度的居住用地容积率需求也各不同。在此背景下,本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