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收入的前提,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和谐社会的关键,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不仅是我国农村规划、建设、管理中的重要课题,也是政府工作的重要需求。针对这种情况,论文以陕西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研究对象,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效果评价入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国内外相关的先进理论,针对陕西省农村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陕西省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效果评价的研究。论文按照评价对象的范围及特点,将陕西省农村基础设施分为地区级与村庄级两个等级,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对陕西省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效果评价理论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建立了陕西省农村基础设施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调研,对陕西省关中、陕北及陕南地区的各种农村基础设施进行了描述和总结,并针对陕西省的特点,采用专家咨询法,文献调查法等方法,选取了给水排水系统、交通系统、文化教育系统、能源系统、通讯系统、医疗和社会福利系统、卫生设施系统这几项与农村生产生活最密切的基础设施系统,根据评价对象与出发角度的不同,分别建立起地区级与村庄级两个农村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2、评价了陕西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应用陕西省地区级农村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对陕西省各个主要地区及陕西省整体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进行了评价,分析了陕西省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明确了陕西省在全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所处的水平,所得到的结论对于指导下一步的投资和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应用陕西省村庄级农村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以西安市临潼区秦岭新村作为代表,评价了该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现状,指出了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评价的过程和结果对于指导类似村庄进行相关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3.计算了陕西省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效果在地区级农村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引入价值工程的原理,利用灰色模糊评价模型的分析结果,对陕西省各个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利用情况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进一步计算了全国各个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利用率,更加明确了陕西省下一步的投资目标和方向。在村庄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效果评价上,利用数据包络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集成,以秦岭新村为例,对秦岭新村各项基础设施的投资效果进行了评价,指出了该村在资金利用率上的不足。评价的思路和方法对于陕西省类似村庄投资效果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