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及其受体与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wald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重要原因。据估计,全球约有3%的人群患有颅内动脉瘤,而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到总病例的75%。颅内动脉瘤破裂一般没有前兆,发生破裂可导致患者高致残率和死亡率且预后较差。目前,颅内动脉瘤的具体发病机制还在探索之中。大量基础性研究认为,颅内动脉瘤的产生、形成以及破裂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包含了多种生物因子,多种基因,多种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维生素D除了可调节机体钙磷代谢平衡外,在调节各种炎症反应中的效应也逐渐被挖掘。维生素D通过与VDR结合形成维生素D-VDR的复合物发挥其生物效应。VDR是一种配体依赖的核转录因子,分布于人体多种组织和细胞表面。既往研究表明VDR基因遗传变异与多种炎症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存在关联。但国内研究还尚未开展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VDR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发生及进展关联的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颅内动脉瘤患者与健康对照者,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和未破裂患者之间血清维生素D水平以及VDR基因多态性位点的分布情况,探讨维生素D及其受体遗传变异与颅内动脉瘤发生及破裂的关联。第一部分血清维生素D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目的:通过比较颅内动脉瘤者和健康对照者,颅内动脉瘤破裂者和未破裂者同组别血清维生素D水平差异,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对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的的影响。方法:运用ELISA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维生素D水平,并分析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破裂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0例健康对照者和11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健康对照组中女性63例(57.3%),男性47例(42.7%),年龄55.47±8.41岁。病例组中女性68例(60.7%),男性44例(39.3%),年龄57.36±7.45岁。根据颅内动脉瘤是否破裂将病例组分为破裂组和未破裂组。其中,破裂组36例,占32.1%,未破裂组76例,占67.9%;健康对照组和病例组中性别、年龄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分别为0.58和0.28),此外,个体是否吸烟,是否患有糖尿病以及吸烟指数在健康对照组和病例组中的分布亦无统计学差异(P均大于0.05)。是否饮酒和是否患有高血压在健康对照组和病例组中的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分别为0.02和0.02)。采用秩和检验方法比较不同组别的血清维生素D表达水平。结果发现,病例组中血清25(OH)D3水平为23.50(15.30,23.69)ng/m L,健康对照组中血清25(OH)D3水平为25.32(24.00,26.37)ng/m L,病例组血清25(OH)D3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Z=-9.71,P<0.05);进一步分析颅内动脉瘤破裂组和未破裂组血清25(OH)D3水平差异时发现,颅内动脉瘤破裂组血清25(OH)D3水平为21.40(12.87,23.69)ng/m L,未破裂组血清25(OH)D3水平为23.50(17.90,23.68)ng/m L,颅内动脉瘤破裂组血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未破裂组(Z=-2.31,P=0.02)。进一步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将饮酒、高血压以及血清25(OH)D3水平纳入回归模型,结果发现,在健康对照组和病例组中,血清25(OH)D3是颅内动脉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1.68,95%CI=1.37-2.05),在颅内动脉瘤破裂组和未破裂组中,血清25(OH)D3也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P=0.01,OR=1.61,95%CI=1.16-2.21)。以健康对照组和病例组为因变量,血清25(OH)D3水平的曲线下面积为0.87(P<0.05),血清25(OH)D3水平作为颅内动脉瘤预测指标的敏感度为77%。特异度为81.8%,临界值是23.84ng/m L。以颅内动脉瘤破裂组和未破裂组为因变量,血清25(OH)D3水平的曲线下面积为0.65(P=0.02),血清25(OH)D3水平作为颅内动脉瘤破裂预测指标的敏感度为47%。特异度为78%,临界值是16.05ng/m L。结论:血清25(OH)D3水平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破裂存在一定关联,且缺乏血清25(OH)D3是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25(OH)D3水平作为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预测的依据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第二部分维生素D受体遗传变异与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性研究目的:VDR基因变异与颅内动脉瘤发生、进展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法:通过Taq Man-MGB探针分型技术检测522例研究对象VDR基因rs2228570和rs7975232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结果:本研究共收集DNA样本量为522份,其中颅内动脉瘤者262例,健康对照者260例。健康对照组中男性106例(40.8%),女性154例(59.2%),年龄57.39±8.29岁。病例组中男性103例(39.4%),女性159例(60.6%),年龄58.73±9.78岁。根据颅内动脉瘤是否破裂将病例组分为破裂组和未破裂组。其中,破裂组115例,占43.9%,未破裂组147例,占56.1%;健康对照组和病例组中性别、年龄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分别为0.58和0.28),此外,个体是否吸烟,是否患有糖尿病以及吸烟指数在健康对照组和病例组中的分布亦无统计学差异(P均大于0.05)。是否饮酒和是否患有高血压在健康对照组和病例组中的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分别为0.03和0.03)。VDR基因rs2228570位点基因型频率在颅内动脉瘤者和健康对照者存在统计学差异(χ2=8.21,P=0.02),未发现rs7975232位点基因型频率在颅内动脉瘤者和健康对照者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49,P=0.11)。进一步分析VDR基因两位的等位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发现,颅内动脉瘤者rs2228570位点T基因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χ2=5.47,P=0.02);未发现rs7975232位点等位基因在颅内动脉瘤者和健康对照者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28,P=0.06)。VDR基因rs2228570位点基因型频率在颅内动脉瘤破裂组与未破裂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0.41,P=0.01),rs7975232位点基因型频率在颅内动脉瘤破裂组与未破裂组之间亦存在统计学差异(χ2=7.17,P=0.03)。进一步分析VDR基因两位的等位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发现,颅内动脉瘤破裂组rs2228570位点T基因显著高于未破裂者(χ2=8.09,P=0.01);rs7975232位点C等位基因在颅内动脉瘤破裂者中的频率高于未破裂组(χ2=6.90,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s2228570是颅内动脉瘤的影响因素(OR=0.61,95%CI=0.40-0.93)。此外,rs2228570和rs7975232位点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影响因素,(OR=0.32,95%CI=0.14-0.71,OR=0.31,95%CI=0.10-0.96)。通过PHASE 2.0软件组合推断VDR基因rs2228570和rs7975232位点的单倍型种类并计算其频率。结果显示:与TC单倍型相比,携带CA单倍型的个体降低颅内动脉瘤发病风险(OR=1.52,95%CI=1.12-2.07)。进一步分析VDR基因单倍型对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影响,同样发现与TC单倍型相比,携带CA单倍型的个体降低颅内动脉瘤发病风险(OR=2.18,95%CI=1.38-3.45)。结论:VDR基因遗传变异在颅内动脉瘤的发生以及破裂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土地盐碱化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严重影响植物生产,且其形势日趋严峻。因此,研究盐碱结合胁迫对植物的影响以及植物的适应机制,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大麻因其生
鱼腥蓝细菌PCC 7120是一种丝状革兰氏阴性细菌,该菌丝上约5%-10%的细胞可以在缺乏化合态氮源的条件下分化出能行使生物固氮功能的异形胞。NtcA是蓝细菌中一个重要的氮代谢调
蓝细菌(cyanobacteria)是一大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细菌,其中聚球蓝细菌(Synechococcus)PCC 7942是不能进行固氮作用的单细胞蓝细菌,鱼腥蓝细菌(Anabaena)PCC 7120则能够
随着自驾游人数的快速增长,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众多旅游城镇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交通网络设计是交通规划过程的核心步骤,也是治理交通拥堵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结合旅游城镇的实际特点,从模型构建、算法设计、算例分析三个方面研究基于路段饱和度均衡的旅游城镇离散交通网络设计问题,寻求交通拥堵治理与道路资源投入博弈中的最优平衡点。结合旅游城镇的交通流特点,将旅游城镇离散交通网络设计问题抽象为双层规划模型进行研究。在
鱼腥蓝细菌PCC 7120是一种丝状蓝细菌,在培养基中缺乏化合态氮源的条件下,其菌丝上约5-10%的细胞会分化成异形胞。异形胞为生物固氮提供场所,并将固定的氮源传递给临近的营养
人们往往是通过观察周围的物质来了解身处的这个世界,这些物质基本上都是由粒子组成的。粒子物理就是专门研究组成这些物质的基本粒子以及粒子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通过
L-半胱氨酸是组成蛋白质的20多种氨基酸中唯一具有活性巯基(-SH)的氨基酸,在医药、食品、化妆品和饲料等行业有广泛应用。微生物酶法转化制备L-半胱氨酸以其反应条件温和、专一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是一种具有重要的生理和药理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而且GSH在酵母细胞中含量相对丰富,本实验即是以啤酒生产的下脚料——啤酒废酵母泥作为原料从中分离提取
肖蛸科蜘蛛又称为“长螯蛛”或“长脚蛛”。是蜘蛛目中较大的一个科,全世界共记录了48属938种(Platnick 2008),其中我国分布了17个属106种(朱明生,宋大祥,张俊霞,2003)。肖蛸
苏通GIL综合管廊外径大,单向盾构距离较长且穿越长江,工程的重要性和难度是不言而喻的。对管廊的变形监测,能客观真实地了解工程安全状态和质量程度,对可能发生的隐患或事故进行及时、准确的信息反馈及预测预报。通过对各变形数据的归纳分析得出的变形规律,可为类似项目的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论文主要围绕“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盾构区间监控量测”项目的设计与数据计算分析及隧道变形规律展开研究。论文针对“苏通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