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建筑设计初探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国际能源危机加重,能源对于各国来说都是关系未来的重要资源。发达国家早已投身到新能源的开发中去,正是看到化石能源正迅速走向枯竭。在众多新能源的领域中,太阳能是最具优势的能源,因为其使用的方便、不需要运输成本、蕴藏量无限等等优点。在资源如此匮乏、环境问题如此严重的今天,国际社会不断加强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合作,各国都承诺了相应的减排指标。而建筑能耗是总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提高建筑的节能性,那么将会大大缓解能源紧张问题。   本论文尝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一体化”光伏建筑的设计进行分析。从章节平衡的角度,将宏观与中观层面并为一章,着重进行分析、判断与选择,以设计策略来概括这章的研究;将微观层面独立成章,着重对细节操作进行分析,以设计方法来概括这章的研究。本文在分析了大量国外成熟的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实例的基础上,通过对光伏系统在建筑的各个部分相集成的可行性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需要考虑的重点内容,以达到建筑与光伏系统的高度集成。并且在建筑细部设计方面进行一定的探索,希望借此能够为建筑师提供具有启发性的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的细部操作模式。
其他文献
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在我国城市快速扩张的影响下,已逐渐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消费需求已经从过去的“温饱型”物质需求向“高
中国传统建筑为东方最显著的独立系统,渊源深远,演进简纯。徽学与藏学、敦煌学为中国地域文化三大显学。徽聚落是最广泛、最直观、最可体验地表现徽州地域文脉的规范、价值、
自人类社会进入多元时代以来,建筑设计和研究上就出现了一种跟随自然节奏,追求建筑形式和空间与环境的不确定性的新方向--“动态建筑”。动态建筑反对的是现有的呆板、固定和
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传统文化丰富。传统村落是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宝贵的一份子。中国的传统村落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是中国不同地区、不同社会背
随着广大农村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住宅的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将增加采暖和空调设施,建筑能耗将大幅度增加,CO2排放量也将越来越大。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和环
河南巩义庄园建筑作为一种成熟的建筑形态,存在于巩义地区的黄土沟壑之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聚落群体。在104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坐落着数量如此密集的庄园建筑,真的让人们感到
自从18世纪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工业逐渐取代手工业,并迅速发展壮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工业园区发展开始注重园区的环境景观,以人为本,重视环境的生态平衡,强调
随着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人们的建筑节能意识也逐渐地提高,国内建筑节能的设计手法和设计原则的研究也在迅速地发展,并结合参数化设计和现象学等学科,针对
湿地作为自然界具有最丰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随着世界社会进步与人类开发活动的加剧,对湿地环境的破坏正导致着其生态系统的逐渐退化。从生态学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建设与改造更新的步伐也随之加快。在城市的新建筑建设和老建筑改造、拆迁过程中,如何在不丢失历史街区的传统文化底蕴与风貌,却又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