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中的动——多元时代动态建筑设计初探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js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人类社会进入多元时代以来,建筑设计和研究上就出现了一种跟随自然节奏,追求建筑形式和空间与环境的不确定性的新方向--“动态建筑”。动态建筑反对的是现有的呆板、固定和封闭的建筑设计理念,而在以数字化及多元化为特征的当代世界中,创造一类追求新奇空间和形式趋向的建筑形式,提倡一种新型的建筑营造的标准。   论文以建筑中的“动”为切入点,从建筑形态、空间、环境、文脉、建筑与影像、真正的动的建筑等方面,探析建筑中的动态元素。从人的需求和外部环境的角度,结合相应的实际设计案例对这一新型建筑设计方向进行研究和思考。论文着重阐释了建筑设计中的动态思维,解析了动态建筑设计的基本精神--动态与自然;动态建筑的基本特征--多文化、多视角、多维度、复杂动态的功能空间、回归自然的梦想;分析了动态建筑在形体、空间、环境、文脉等方面的典型设计手法。   现如今大量的建筑作品,设计者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内心思想,呈现一种渴望突破各种束缚的设计理念;通过对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的认知和多角度的分析,多层次的展现了“动”的存在。   最后,论文总结了多元时代下建筑设计的动态倾向,世界建筑作品中的动态思维,对中国现代建筑的冲击与贡献,展望了在多元化背景下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之路。
其他文献
能源危机迫使人们积极寻求节能降耗和新能源利用的多样性,近年来土壤源的利用成为人们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其较小的能量密度却使土壤源的推广受到初期投资较大、维
生态建筑是指用生态学的观点来看待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通过对建筑本身和其所在生态环境的相关因素的组织和设计,使能源在建筑和周边环境之间高效有序的循环转换,从而获得
为了抵抗“建筑图像化”所带来的建筑学学科内外弊端,“材料”成为继“建构”之后又一在建筑界引起广泛关注的词语。但是在当今表皮和材料热所带来的种种建筑奇景背后,我们应该
随着中国逐渐步入城市化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内部经济结构发生转变以及社会结构发生变革,城市规划方式逐渐由二维空间向三维的整体化趋势发展,但许多大型商业建筑外部空间
住宅遮阳是提升住宅夏季室内热舒适性并减少夏季空调能耗的重要手段。湖南地处我国夏热冬冷地区,住宅节能设计需满足夏季防热和冬季保温的双重要求。住宅遮阳无疑是该地区不容
相比全球工业化发展较领先的国家地区,轻型建筑的发展也较全面完善,而我国对于轻型建筑的探索仍在浅水区。在轻型建筑领域,代表的建筑师们思考着不同的建筑理念,尝试着不同种类的
当今社会新型技术的迅速发展,给社会经济结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等带来了重大影响。建筑的地域特色渐渐消失。与此同时,随着世界经济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时期,环境污染在世界
竹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材料。从古至今,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竹材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竹材是一种在某些方面能取代木材的速生材料,是一种优异的绿色建材,同时具有丰富的文
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在我国城市快速扩张的影响下,已逐渐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消费需求已经从过去的“温饱型”物质需求向“高
中国传统建筑为东方最显著的独立系统,渊源深远,演进简纯。徽学与藏学、敦煌学为中国地域文化三大显学。徽聚落是最广泛、最直观、最可体验地表现徽州地域文脉的规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