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脑卒中后患者的抑郁、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状况;探讨其抑郁、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相关性研究设计,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查了吉林市某三甲医院101名脑卒中后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法,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式量表分别测量脑卒中后患者的抑郁水平、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选用SPSS13.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H检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发生率:研究对象中有91.1%存在抑郁;其中轻度抑郁占51.5%,中度抑郁占30.7%,重度抑郁占8.9%。脑卒中后患者的SDS,总粗分(42.61±5.78)高于国内健康人群常模(33.84±8.55),P<0.01。2.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的多因素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为患者的文化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3.脑卒中后患者各应对方式得分:面对应对方式的得分(17.38±4.65)低于各类患者的常模(19.48±4.81),P<0.001;回避应对方式的得分(15.69±3.12)高于各类患者的常模(14.44±2.97),P<0.001。但屈服应对方式的得分与各类患者的常模比较无统计学差异。4.脑卒中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总均分为104.42±24.31(满分为180),生活质量指数为0.580(各条目的累计分/180)。生活质量的多因素分析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有SDS总粗分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5.脑卒中后患者的抑郁、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显示:1)屈服应对方式与抑郁呈正相关(r=0.493,P<0.01)。2)抑郁与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呈负相关(r=0.341~0.725,P<0.01)。3)面对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社会功能维度呈正相关(r=0.309,P<0.01)。4)回避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症状/副作用维度呈负相关(r=0.248,P<0.05)。5)屈服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呈负相关(r=-0.295--0.537,P<0.05)。[结论]1)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高。2)文化程度越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大的脑卒中后患者发生抑郁的危险性越大。3)与各类患者的常模相比,脑卒中后患者较少采用面对应对方式,较多采用回避应对方式。4)脑卒中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待提高。5)脑卒中患者采用屈服的应对方式越多,其抑郁水平越高,其生活质量越低,生活质量降低又可加重抑郁。采用面对应对方式越多,其生活质量的社会功能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