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乡村贫困女性社会支持研究——基于定西乡村女性群体的实地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gao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立足于西北乡村贫困女性的生活状况,在社会支持理论的视角下,利用对30位女性的研究,对西北乡村贫困女性的社会支持现状、缺失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归纳与探索性研究,从传统社会文化空间、现代社会体制缺失、社会流动影响、重大事件冲击四个维度对乡村贫困女性的社会支持现状进行了概括,认为由于乡村、贫困、女性三重因素的作用,这个独特群体的社会支持呈现出多重弱势的空心化态势。研究以“西北乡村贫困女性社会支持模型”作为基本理论结果,并从不同角度概括了三种模型类型:西北乡村贫困女性社会支持主模型、西北乡村贫困女性社会支持系统模型、西北乡村贫困女性社会支持类别模型。在主模型中,将西北乡村贫困女性社会支持主模型的主要构成要素分为增强要素、激活要素、缺失要素三类,从九个方面对影响女性社会支持的要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在系统模型中,从个体、家庭、社区、社会四个高低有序的层次出发,对在不同层面影响女性社会支持的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认为在增强女性社会支持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因素将发挥不同的作用,在推动女性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将模糊的社会性别意识在不同层面上给予细化;在类别模型中,研究者利用社会性别的要素,从四个方面加入针对女性的特殊社会支持要素,希望不仅能从理论上推动社会支持理论从关注宏观的现代理论向关注微观的后现代理论转变,而且在实践过程中能有效渗透到女性社会支持现状与需求的行动当中,在实践上对推进女性社会支持现状起到真正的作用。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第一批农民进城务工,民工潮逐渐形成。随着现代化、城市化不断推进,进城务工农民的数量逐年增加。大批青年务工农民带着对城市的向往开始他们在城市的生活。他
东农251由东北农业大学玉米研究室用外引的早熟自交系合344(母本)与自选的中熟自交系东8112(父本)杂交育成。需活动积温2250~2300℃。1998~2001年在各级产量试验中表现高产、稳
本文以福安市3个标会作为个案,以个案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标会组织的人群结构、组织原则与规范结构、标会存在的显功能和潜功能,探讨标会何以存续和未来的存续趋势。 首先,从人
期刊
乡镇政权组织在农村的整体社会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该组织出现了很多问题,人们提出很多批评,研究人员和行政工作人员也针对这些问题开出了“药方予”。 本研究认
通过对13份综合性状好的水稻早熟品种进行研究,结果认为:直播条件下,易变性状即产量限制因子是结实率,因而高产措施应以提高结实率为中心;插秧条件下,主要产量限制因子是密度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然而由于城乡分割体制的限制,数以千万计的农村父母外出打工时,不得不做出与自己的孩子相分离的决定。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时期农
棉花是我县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出苗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产量和经济效益。近年来,推广种植的包衣抗虫棉,大部分农民还是运用常规性的种植方法,结果造成了出苗率低,苗期立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