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阴离子的跨膜传输过程是重要的生物跨膜传输过程之一,由于液/液界面被认为是模拟半个生物膜最简单的模型,因此研究阴离子在液/液界面上的转移反应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一些强亲水性阴离子在液/液界面上的转移反应的研究仍然很困难。但是,利用微-液/液界面电化学的方法可以研究那些在常规大液/液界面上观察不到的阴离子转移过程,例如膜支撑阵列-微、纳米液/液界面电化学。离子交换膜具有特别的离子/尺寸选择性,因而在许多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阴离子交换膜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相中相同或者不同电荷离子的选择透过性。由于阴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交换基团和孔径能够影响水相中阴离子的传输,这些特性是否对阴离子在液液界面上的转移产生影响?本课题首次探索了利用电化学方法研究阴离子在均相和异相阴离子交换膜修饰液/液界面上转移反应的可行性。发现利用一种均相的阴离子交换膜修饰水/1,2-二氯乙烷界面可以观察到一些较为新颖的离子转移现象,如超宽的电化学窗口、强亲水性阴离子(SO42-和NO2-)的转移以及阴离子转移电位的正移。在离子交换膜的毛细模型和两相模型的基础上,我们通过结合阴离子交换膜的筛分效应和预脱水效应以及膜内凝胶相的静电作用,提出了利用离子转移能垒的概念来解释这种新奇的离子转移现象。这种新机理首次提出了膜纳米孔道对离子的脱水作用有助于降低离子在液/液界面转移的吉布斯自由能。另外,通过液/液界面电化学的方法,可以用来测量阴离子在阴离子交换膜内的扩散系数,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计时库仑法测量了阴离子在阴离子交换膜修饰的液/液界面上的动力学参数。本研究结合了阴离子交换膜和液/液界面电化学,为考察水合离子在电渗析脱盐中的传输和生物离子通道的传输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同时,本研究不仅丰富了液/液界面电化学的研究范围,将离子交换膜应用到了液/液界面电化学,而且提出了与水合离子相近的纳米孔道对离子的脱水作用有助于降低离子在液/液界面转移吉布斯自由能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