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素模型化合物催化转化反应研究

来源 :西安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gw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质素是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可再生碳源,是替代化石燃料提供直链烷烃、芳香小分子等高附加值产品最具有潜力的材料之一。因此,探索木质素化合物高附加值转化的绿色新途径备受关注。本论文研究分为三步,第一步为木质素模型化合物的合成;第二步是木质素模型化合物的氧化裂解方法的建立;第三步是将建立的新方法应用于木质素的氧化裂解中。研究基于前人对木质素催化裂解的理解和研究基础,通过对木质素模型化合物异色满衍生物氧化方法的探索,以活化分子中C(sp3)-H键为核心,开发了绿色、新颖的氧化裂解异色满的方法,获取了异色满分子的裂解过程并给出了相关证据。最后,初步验证了酸催化方法对木质素氧化裂解效果。在这其中,对模型化合物氧化降解产物进一步高附加值转化,发展了一种高效构建季碳化合物的方法。本论文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为了探究合成异色满的高效方法,发展了一种可回收利用的固体酸Amberlyst?15催化Oxa-Pictet-Spengler反应制备异色满的非均相反应体系。反应以溶剂CH3CN和固体酸Amberlyst?15作为最佳条件,高效合成了不同官能团取代的异色满化合物。该反应体系的特点在于:催化剂无需预处理,可重复使用;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效率高;原料原子利用率高,除生成一分子水,无其他有害副产物;前期加料和后处理操作方便、简单。(2)发展了一种酸催化木质素模型分子异色满生成2-羟基芳基酮的方法。使用Tf OH作为催化剂,以直接脱除氢负离子的方式对C(sp3)-H键活化,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高效将15种不同取代的异色满化合物以74%-97%的收率氧化为2-羟基芳基酮。~1H NMR跟踪实验、中间体碳鎓离子的分离与ESI-MS、X-ray单晶结构分析、H2O18同位素分析等揭示了酸介导异色满脱氢氧化反应机理。该方法不同于金属催化氧化和自由基活化C(sp3)-H键的途径,首次提出一种无金属催化活化异色满衍生物α-H脱氢氧化的新策略。另外,为了验证2-羟基芳基酮的明确结构,通过乙酰试剂和卤化试剂对2-羟乙基芳基酮进行了衍生化反应,合成了可稳定存在的酯类和卤代烷,并进行结构表征。(3)电化学合成方法具有条件温和、能耗低、污染小、合成工艺短等显著优点,成为目前绿色有机合成方法研究的热点。基于酸催化体系对异色满的研究认识,进一步开发了一种绿色、高效的电化学氧化异色满裂解的方法。使用未修饰的碳棒、铂片作为电极,nBu4NPF6作为电解质,在CH3CN中,室温反应3小时实现了模型化合物异色满的开环裂解,同时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底物兼容性。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电化学氧化C(sp3)-H键的新途径。(4)以异色满转化产物为原料,基于碳正离子中间体的探究,发展了一种构建α,α-双取代异色满化合物的新方法。该方法以酚为催化剂,硝基甲烷与2-羟基芳基酮高效反应构建α-双取代异色满化合物,产率高达97%。反应机理研究揭示了季碳化合物的构建经历了碳鎓正离子中间体生成和亲核加成反应。该研究提供了一种绿色、高效构建季碳分子骨架的新策略,有望用于木质素骨架的直接硝基化。(5)在上述建立的酸催化木质素模型分子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该方法应用于木质素结构的裂解中,通过进一步考查木质素分子的氧化转化反应的产物,证明了酸催化脱氢氧化方法在木质素分子降解反应中的可行性。实现了一种简单、绿色的裂解木质素分子的方法。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和的条件下,木质素分子可通过断裂碳氧键、碳碳键的方式裂解为芳香小分子合物,为木质素裂解向低分子量的芳香化合物的实际生产提供了初步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近年来,稀土配合物的结构多样性以及它们在光、磁性和催化等方面的潜在应用引起了科学家们极大的兴趣。本论文选用分子量较小的有机配体氢化三(1-吡唑)硼酸钾(K[HB(pz)3])、水杨醛、5-甲氧基水杨醛和草酸设计合成了五例新颖的稀土金属配合物,并对它们的结构以及磁性、荧光识别和催化CO2转化方面开展研究。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以K[HB(pz)3]和水杨醛、5-甲氧基水杨醛为配体合成了两个八配位四方
学位
氧化钙作为一种典型的碱土金属氧化物,具有碱性强、甲醇溶解度小、廉价易得等特点,常用于酯交换反应中。然而,市售氧化钙普遍存在分散性较差,孔道结构不丰富等缺陷,这就导致了其在非均相反应体系中催化效率不好。天然植物来源广泛、可再生,其组织具有良好网络结构,是构建具有多级孔道材料的一个全新领域。因此,本文以花粉为模板,通过浸渍、水热、溶胶-凝胶、化学沉淀等不同沉积方式实现Ca2+在限域空间下扩散或者沉积,
学位
目前,关于水热裂解提高稠油采收率的研究几乎都局限于外部催化剂对反应的催化作用,而忽略了外部催化剂进入油藏后可能与原位无机矿物形成复合物后共同催化水热裂解反应。因此,本论文设计并制备了外源和原位矿物的复合物,模拟稠油热采生产过程中的催化剂,优化反应条件,探讨反应机理,从而有利于指导生产。首先考察了实验所用油样的理化性质并对该实验水热裂解反应条件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油样1的最佳反应温度为180℃,反
学位
聚烯烃由于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而被广泛用于汽车制造、医疗器械、食品包装、管材建筑等各个行业,在社会上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目前,我国聚烯烃行业主要生产低端均聚产物,而高端聚烯烃产品和聚酯材料大多依赖进口。化学工业通常模仿天然聚合酯的结构,通过将二羧酸与醇结合来生产几种具有塑料特性的聚合物。聚酯是最重要的工业聚合物家族,存在于各种日常用品中,包括容器、织物和纤维。因此,高性能聚酯产品的开发成为该领域的
学位
含油污水作为石油行业所产生的主要工业污染源之一,其成分复杂、体量庞大、毒性较高。若油田企业排放不达标的含油污水则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威胁人类健康。因此,由含油污水处理不当而带来的危害和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为解决制约我国油气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寻求绿色高效、低成本的含油污水处理方法已成为石油工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高级氧化技术,以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
学位
稠油资源约占原油储量三分之一左右,巨大的稠油资源储量决定了稠油在未来世界能源供应上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稠油水热裂解技术因其可以不可逆地降低稠油粘度成为了科研工作者研究重点。但是,目前众多水热裂解催化剂普遍存在的环境适应性差、影响原油品质、生产成本高等缺点。本文主要研究了稠油的催化水热裂解降粘技术,针对目前水热裂解催化剂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催化剂实际现场应用环境,选取了两种配体制备了过渡金属配合物
学位
非水相泡沫在石油开采、石油化工、食品加工和多孔功能材料等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然而,非水相溶剂自身具有的低界面张力和低介电常数,致使发泡难度增加。纳米二氧化硅(SiO2)颗粒由于具有优良特性,通过接枝改性调控其表面润湿性能,在非水相溶剂中的发泡研究工作受到关注。本论文探究纳米SiO2表面润湿性对非水相溶剂发泡性能的影响,揭示纳米SiO2表面润湿性对非水相溶剂发泡性能的影响规律。取得了下列具有创新
学位
针对长庆区块油气藏的安全高效勘探开发,解决深井、长封固段大温差固井工程的关键问题,本论文研发抗温性能良好、价格低廉且适用温度范围更广的新型油井水泥降失水剂,分为低温区(45-120℃)宽温带降失水剂和高温区(120-200℃)宽温带降失水剂。并对降失水性能、流变性能、稠化性能、抗压强度以及沉降稳定性进行室内实验评价,然后通过红外光谱和热失重等分析方法表降失水剂并探究其作用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
学位
针对目前长水平段、超深井和大斜度井等复杂井越来越多,钻井工艺难度逐渐加大,现有的钻井液处理剂已无法完全满足钻井需求。另外,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趋重视,研发出新型的环保型钻井液提切剂势在必行。本论文确立环保低黏提切剂的研究目标,以植物基材料为原料,研发出同时满足环保和钻井工程要求的高性能低黏提切剂,并对其处理的钻井液的流变性能、抗温性能、抑制性能和配伍性能进行室内实验评价,然后通过红外光谱和热重分
学位
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注水开发已成为提高油井产量的重要技术。因注入水水质稳定性、与地层水配伍性较差等引起的结垢问题造成了集输管线堵塞、垢下腐蚀加剧,甚至会对储层造成伤害,严重影响油田正常生产,加大了油气田生产成本。经调研,陕北某地区采出水结垢的主要成分为CaCO3和CaSO4,并多以混合垢形式存在。研究发现,混合垢的强度及韧度与单一垢有较明显差别,且多种离子共存会影响垢沉积的热力学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