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pectives on Translation Studies From Discourse to Culture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r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的直接对象是原文语篇,翻译的最终产品是译文语篇。构成语篇的各级单位之间存在着语义和结构上的关联。译文若要完整地再现原作的精髓,保持连贯的行文和清晰的逻辑,则需译者从语篇层次的高度分析和思考。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翻译研究中占主要地位的语篇分析法侧重于描述语言意义的交流和运作方式,无疑为当今的翻译研究方向开辟了新的领域。汉语以意驭形,而英语以形制意。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形合与意合,即形与神的统一,始终为古今中外之译家所推崇和景仰。然而,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考虑到源语与目的语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仅从语篇这个孤立的语言学角度企图构架翻译理论是不够的,亦应当站在不同文化背景的更高视角来完善现代翻译理论,实现宏观和微观的统一,故本文试图从语篇和文化两个方面阐述其对翻译理论和实践运作的指导意义和方法。 本文从介绍近代翻译理论及语篇研究理论入手,在回顾已取得的有关语篇翻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望今后的语篇及文化等效翻译的方向。根据翻译研究所遇到的几个难题探讨语篇翻译和文化等效翻译所亟待解决的课题,并从语境、话题、和连贯三个角度分析语篇分析在翻译研究中的具体运用。另外,考虑到文化也是译者翻译研究过程中不可欠缺的关键因素,文章从等效翻译的角度,以理论兼实例的方式作了论述和总结,以期对翻译学习者和翻译工作者有所助益。
其他文献
在丹·斯珀伯与迪尔德丽·威尔逊所提出的关联理论启示下,本文拟对安徒生童话的中文译本进行比较,并且第一次在关联理论和关联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最佳关联域”这一
省略是普遍存在于人类自然语言之中的一种现象。它在人类的语言交际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在书面语中常见,而且在口语中尤为明显。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快速的生活
在物质极大丰盛的当代社会中,消费主义大行其道。当代社会是一个消费社会,消费俨然取代了生产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唐·德里罗在其第十一部长篇小说《地下世界》(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