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类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现状研究

来源 :首都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jsl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体育院校中体育类专业,主要指与体育直接相关的专业,办学时间长,相对稳定的专业,主要有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以往,在我国,对这些体育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过多次研讨,“ 课程陈旧、课程交叉、系统不合理、开放性不足”是具有共性的问题。如果从宏观上进行观察,我们还会发现,在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之间,同样存在“课程交叉、系统不合理、开放性不足”的问题。   这些问题,会提高我们的教学管理成本,降低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了体育类专业培养的共性,降低了各个专业的特色。本文通过对体育类专业课程体系现状的研究,希望提出从微观上有效而有特色,宏观上系统且经济的,体育类专业的系统的课程体系。   方法: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于体育类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架构、课程设置及内容等进行比较分析研究。   结果:1:四个专业的不同的培养目标,分析17所院校,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直接搬进教育计划,这种做法往往使学科课程设置及课程体系的构建由于缺乏直接的依据而处于盲目的经验状态,影响了教学计划的针对性、有效性及科学性。2:课程结构四个专业有很多相同之处,都是必修课学时相对较高,选修课学时较少。技术学科所占比例大大超过了理论学科比例,专业必修课开设学时的差异较大,最高开设课时甚至比最低开设课时的5倍还多。3:我国各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是参照体育教育专业,不具有针对性,而且课程的重构现象十分普遍,四个专业,特别是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大部分相同,而且开设的学时也基本相同。课程门数和门类较多,尤其是选修课,五花八门。四个专业开设的课程名不重复甚至多达一千多门课程,教育辐射面广,但是专业课四个专业没有突出各个专业的特色,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体育类相关四个专业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要进一步研究。四个专业教学计划课内学时的改变,需要教学教法更完善。各院校在课程整合、强化基础、优化必修、突出主干,精选选修等方面应各具特色,并要显现四个专业的不同,体现专业特色,培养综合素质高具有专业特色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专业体育人才。在课程方案中要重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使之形成一个结构科学合理、主干内容突出,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今后在此指导下,编出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课程教材,建立新的各具特色的体育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最近几年,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李艳凤的表现十分优异,2010年11月24日,李艳凤以66.18米获得广州亚运会田径项目女子铁饼金牌。在2011年6月6日德国舒纳贝壳国际盐碱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