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1月4日—8日,俞觉敏带领女排队伍参加了女排世界杯,以第三名的成绩取得了奥运会的门票,这仿佛给人们一支强心剂,让人们看到中国女排重回巅峰的希望。次年,同样一支队伍参加伦敦奥运会,虽然只取得了第四名,但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技战术水平是自08奥运会后中国女排最高的水准。本文就中国女排所参加的这两场中各轮次的战术打法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分析中国女排各轮次所运用的战术打法的特征及得失分特征,经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根据中国女排的自身情况,用二传运动员所在位置标记轮次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可以看出在每局比赛中中国女排的轮次安排相对固定,只在个别位置进行人员的替换来加强进攻。2.各轮次在进攻中所表现的进攻特征是有所不同的。2.1三点攻轮次中,第一轮次和第三轮次在进攻中能够很好的展现中国女排快速多变的战术特点;运用效果较好,但第二轮次则主要依靠主攻和副攻的个人进攻能力进行突破,接应的跑动进攻运用较少,进攻效果也并不理想。2.2两点攻轮次中,第四轮次、第五轮次和第六轮次的战术运用相差不大,在进攻中主要打法都是4号位的强攻和副攻的背飞,但第四轮次和第六轮次的扣死率较低;第五轮次的进攻效果较好。3各轮次得失分特征也存在差异。3.1在接发球进攻中第一轮次和第三轮次进攻得分能力较强,得分主要来源于快球掩护得分,三轮次两点攻中得分能力最强的是第五轮次,其得分主要来源于平快球进攻。失分则是第三轮次在进攻中失分的比率最高,主要是由于强攻失误造成的3.2各轮次在接扣球中取得得分的主要方式有所不同。得分能力较强的是第一轮次和第五轮次,其表现为强攻能力较强,得分较多;失分最多的则是第一轮次,其主要运用的战术打法强攻,失误率及被拦死率较高,失分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