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影响根治性胰腺癌切除术术后1年生存期的因素,评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胰腺癌患者行根治性胰腺癌切除术术后1年生存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普外科行根治性胰腺癌切除术且术后病理为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127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及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影响根治性胰腺癌切除术术后1年生存期的因素,评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胰腺癌患者行根治性胰腺癌切除术术后1年生存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普外科行根治性胰腺癌切除术且术后病理为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127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及随访结果。通过患者血常规计算NLR、PLR值,使用ROC曲线,以最优指标选取界值,将患者为低NLR组(≤2.87)和高NLR组(>2.87),低PLR组(≤147)和高PLR组(>147),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影响根治性胰腺癌切除术术后1年生存期的因素,评估NLR和PLR对胰腺癌患者行根治性胰腺癌切除术术后1年生存期的预测价值。结果:127名患者中术后生存期超过1年的有57人(44.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手术方式、肿瘤部位、大小对胰腺癌患者行根治性胰腺癌切除术术后1年生存期无影响,病理分化程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术后化疗情况、TNM分期、NLR、PLR对胰腺癌患者行根治性胰腺癌切除术术后1年生存期有影响。对单因素分析结果中的影响因素进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NLR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32.6%低于低NLR组的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PLR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28%小于低PLR组的55.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化疗情况对于胰腺癌患者行根治性胰腺癌切除术术后1年生存期有一定的独立影响作用(HR=1.650,95%CI 0.999-2.728,P=0.051)。结论:1、术前NLR=2.87可作为影响胰腺癌患者行根治性胰腺癌切除术后1年生存期的截断值,术前NLR<2.87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比NLR>2.87的患者高;2、术前PLR=147可作为影响胰腺癌患者行后1年生存期的截根治性胰腺癌切除术断值,术前PLR≤147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比PLR>147的患者高;3、术前NLR、PLR对胰腺癌患者行根治性胰腺癌切除术后1年生存期有影响,且NLR对患者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并探讨其术后并发症与术中、术后各种因素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的治疗及预防。方法:收集严格按照纳入标准筛选的111例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8年8月~2020年7月收治入院并完成手术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的病历信息,并通过随访收集这些患者发生面瘫、Frey综合征、涎瘘、复发、耳垂麻木
目的:通过比较人工耳蜗植入术中水下技术与非水下技术两种不同方式下耳蜗电极植入的术后效果,探讨水下技术应用于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于我院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术的64名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根据人工耳蜗术中电极植入鼓阶方式的不同分为非水下技术人工耳蜗电极植入组(A组)与水下技术人工耳蜗电极植入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3天、术后1月(开机
目的:通过测量健康青年人群的主导眼与非主导眼,对其屈光参数和视网膜、脉络膜各层血流密度及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眼别进行分层计算,分析主导眼和非主导眼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眼部血流相关的疾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共69例(138眼)青年志愿者基础资料。将等效球镜按照屈光参差(Equivalent spherical mirrors,SE)分为四组(
目的:由于引起OSAHS的相关因素众多,治疗方法也各有所异。为了更加精准的了解软腭对该疾病的影响,我们通过X线头影测量描绘获取软腭的静态形态以及颅面软组织的一些解剖学数据,并结合患者的PSG结果加以分析,探讨软腭的静态形态及相关指标与OSAHS相关性,从而为后续的精准治疗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经PSG确诊为OS AHS的门诊及住院的成人患者69例作
目的:本研究通过验证中性粒细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在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者鼻腔黏膜或息肉组织中的存在,并检测其与慢性鼻窦炎病情严重性的相关性,探讨NETs的存在在CRS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到的作用,以及其作为判断CRS病情严重性的相关生物标记物的可能性等。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
目的: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是造成脑损伤患者死亡和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TBI后受损脑组织启动炎症、氧化应激等级联反应导致继发性脑损伤,进而出现脑水肿、脑内血肿、脑组织缺血等病理生理变化损伤脑内正常组织。本研究旨在通过标准化的实验动物模拟TBI诱发继发性脑损伤,探讨一种已经通过美国FDA认证的药物F
目的:通过建立间歇性缺氧大鼠损伤模型,模拟OSAHS患者睡时周期性“缺氧-复氧”模式,进行认知功能与行为学相关试验,探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留取海马组织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和氧化应激指标测定,检测Sesn2和其他相关通路、因子的表达水平,以探究Sesn2在间歇性缺氧大鼠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及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中的表达和作用以及可能的相关机制。方法:1、利用普通SD大鼠进行间歇性缺氧环境培养,具体实验条件依
目的:本研究通过视觉模拟测量方法(VAS Visual analog scale)调查不同人群对微笑时上颌牙列中线偏斜和上下颌牙列中线共同偏斜的美学评价及其差异,探讨差异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正畸医生临床中治疗效果的预测提供客观的审美参考依据,帮助正畸医师掌握患者的心理审美预期,制定符合微笑美学的治疗方案,达到正畸医师和患者共同满意的治疗效果。方法:在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口腔正畸科正畸治疗结束患者
目的:评估并比较基于不同机器学习算法所建立的乳腺癌超声影像组学预测模型的诊断性能。方法:连续性收集了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有明确病理结果的乳腺肿块病例828例,记录病灶最大径线切面图像并存储为DICOM格式。以2018年8月31日为节点,设置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的病例为训练集(n=526)用于建立模型,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的病例作为外部验证集(n=302)用于测试模型性
目的:比较临床影像特征模型、MRI影像组学模型及联合诊断模型术前预测脑膜瘤质地的效能,探讨影像组学术前预测脑膜瘤质地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0例脑膜瘤患者完整资料。根据外科医师术中评估将其分为质软组(n=60)与质韧组(n=140)。根据肿瘤的分级、MRI表现及外科医师术中所见将其分为侵袭性组(n=96)与非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