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技术应用于人工耳蜗植入的效果分析

来源 :皖南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hngah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人工耳蜗植入术中水下技术与非水下技术两种不同方式下耳蜗电极植入的术后效果,探讨水下技术应用于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于我院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术的64名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根据人工耳蜗术中电极植入鼓阶方式的不同分为非水下技术人工耳蜗电极植入组(A组)与水下技术人工耳蜗电极植入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3天、术后1月(开机时)、术后3月及术后12月总体电极阻抗均值及不同区域电极阻抗值随时间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术前(术前3天之内)和术后12月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言语可懂程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评分结果,使用Graphpad prism 6.0版本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A、B两组患者电极阻抗均值总体变化趋势相同,均为术中时最低,术后3天与术中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月(开机时)升至最高,术后12月与术后3月相比无统计学差异;2)B组患儿总体电极阻抗均值在术中、术后1月(开机时)、术后3月、术后12月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蜗顶部低频区:B组患儿在术中、术后3天、术后1月(开机时)、术后3月与术后12月的电极阻抗值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蜗中部中频区:B组仅在术后1月(开机时)电极阻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蜗底部高频区:两组患儿在术中、术后3天、术后1月(开机时)、术后3月以及术后12月的电极阻抗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12月两组患儿CAP评分与SI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人工耳蜗植入术中通过使用水下技术电极植入可以有效改善电极周围组织的纤维化,降低术中及术后的电极阻抗值,以蜗顶部低频区的降低最为显著,但该技术对患儿术后12月的听觉及言语能力的影响效果尚不明确。水下技术人工耳蜗电极植入目前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手术方式,相比于非水下人工耳蜗电极植入而言可以提高术中给药效率,更好的保护内耳结构,目前已有相当多的研究证据表明激素的局部使用对于人工耳蜗患者降低术后电极阻抗方面具有明确的优势,可以为微创手术电极植入方式提供临床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电磁弹道式体外冲击波对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和患有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治疗及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两组患者共46例(可复性盘前移位组:30例和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组:16例)。两组均采用电磁弹道式冲击波治疗,通过比较这两组在治疗前后在VAS、张口度、颞颌关节临床障碍Fricton指数法(DI值)、抑郁SDS及焦虑SAS量表、生命质量SF-36量表评分差异。分
目的:从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收集来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从中筛选临床上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症状的4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给予相同的颞下颌关节彩超及相关专科临床检查后,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A组予以稳定型垫治疗,B组不予以任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检查结果进行评价,比较稳定型垫对非深覆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前期的治疗效果,得出稳定型垫对非深覆颞下颌
目的:近视患者的视网膜脉络膜血流较正视和远视眼有所降低,对近视的进展以及近视眼并发症发生有较大的影响,寻找影响视网膜和脉络膜血流的药物是近视防控的重要措施。本研究运用相干光层析成像血管造影术(OCTA)来观察复方托吡卡胺睫状肌麻痹前后对儿童青少年视网膜和脉络膜血流及脉络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比较临床研究。对72名4-14岁儿童及青少年近视患者给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扩瞳检查,所有参与者在扩瞳
目的:探讨与评估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复合兔自体耳廓软骨组织匀浆在修复兔耳廓软骨缺损的有效性及可行性,为临床中使用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耳廓软骨缺损提供参考。方法:1.建立兔耳廓软骨缺损创面修复研究的动物模型,并进行试验分组。选取2~3月龄的新西兰大白兔54只,并于兔右侧耳廓内侧中央区制作1.0*1.0cm大小的全层耳软骨缺损,随机分为3组,各组实验兔
目的: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康柏西普治疗RVO继发黄斑水肿疗效,包括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等指标在接受康柏西普治疗前后的变化,以评估其疗效,并指导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共观察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的25名单眼RVO患者,男17例,女8例。其
目的:近年来,一种新型脂肪因子白脂素(Asprosin,Asp)在糖尿病和肥胖等多种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有研究表明Asprosin在糖类代谢、胰岛素抵抗和微血管并发症等方面均发挥关键作用。另有研究表明,在白内障合并DR患者的血清中Asprosin水平较单纯白内障对照组显著增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提示Asprosin可能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所以本课题将研究Asprosin在糖
目的: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并探讨其术后并发症与术中、术后各种因素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的治疗及预防。方法:收集严格按照纳入标准筛选的111例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8年8月~2020年7月收治入院并完成手术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的病历信息,并通过随访收集这些患者发生面瘫、Frey综合征、涎瘘、复发、耳垂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