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有“英国文坛常青树”之称的多丽丝·莱辛是二战后最具风格的经典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以能够“改变人的思想,进而对人的生命有所影响”而蜚声文坛,她晚期的作品就体现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发表于1999年的科幻寓言小说《玛拉和丹恩历险记》,是她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这种思考促使她构想一段未来社会人类从依附于自然、对现代科技反思、到重建田园般生活的求生之路,体现了她对恢复世界魅力的强烈愿望,被誉为“冰川时期的出埃及记”。基于“世界复魅”的命题,本文试图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以小说《玛拉和丹恩历险记》的叙事线索为依据,探究主人公玛拉和丹恩对“复魅”的追寻历程,意在表明后现代主义追求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一种诗意存在方式。除了引言与结论,本论文分为三章。第一章集中论述了作品主人公对“附魅”的继承。历险开端,玛拉和她的弟弟丹恩在下一个冰川纪的绝境中回归了人类最初的状态,进而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依附。第二章主要阐释了作品主人公对“祛魅”的摒弃。随着旅程的向前推进,冰川间隔期留下的一个“祛魅”的世界赋予主人公人类中心主义的想象。随着理性的诞生,他们开始对揭秘的世界进行反思,同时开始了对理性权威的质疑。第三章主要探讨玛拉和丹恩对“复魅”的追寻。经历过一系列北上的磨难,他们最终定居在一个诗意般的小农场旁。农场中的景色正是“复魅”的世界所期待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在、多样化的生态之境。爱和求知欲使得这种新型的存在方式成为对感性和理性、文化和自然的魅力复归。作品主人公理性地意识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性。根据以上分析,本论文试图说明玛拉和丹恩的求生之旅与人类“附魅”——“祛魅”——“复魅”的历程相契合。然而,作品中的叙述并非充满希望,而是对未来人类能否幸存敲响了警钟。作为一个现代生态文明的寓言,作品表明了如果人类在当代继续破坏环境、摧毁文明,那么玛拉与丹恩所面临的困境就会重现,作品旨在警示人类从当下开始重建和谐的复魅世界的必要性。